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绘就农业新画卷——富顺县持续推动现代农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2025-07-15 15:19 富顺县融媒体中心

0

分享

7月8日—10日,全省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提质增效培训班在富顺县举行。作为全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推进典型县,富顺县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产业融合为路径、绿色生态为底色,推动园区向“科技化、智能化、全链化”跃升。

近年来,该县聚焦“提升园区建设质效、壮大主导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目标,在省市农业农村部门指导下,建成柑橘、水稻高粱、粮桑省五、四、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各1个,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科技赋能传统农业焕“新颜”

在懋丰园柑橘基地,“高厢深沟,聚土垄作”模式下的千亩柑橘园规整有序,来自意大利、日本先进机械设备协同配合,物联网系统实时监测土壤与作物数据,让智能化种植降本增效落到实处。顺着土垄望去,一根根黑色的滴灌带在阳光下泛着光,这是以色列的先进滴灌技术在发挥作用。据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个技术可以实现每年水肥管理人工成本减少65%以上、节水率达70%以上、节约肥料50%以上,并实现亩产4000斤以上、亩产值2万元以上,带动就业20余人、人均务工收入增加1.6万余元。如今,这根“智慧滴灌带”不仅润泽了柑橘林,更串起了传统农业向科技要效益的“黄金链”——从“靠天吃饭”到“按需灌溉”,从“人力密集”到“科技赋能”,懋丰园柑橘基地正用一根细管书写着现代农业的“节水经”“增收经”,让更多农户在科技浪潮中触摸到了产业升级的温度。

在代寺镇丰光村,藏着一个了不起的“农业智慧大脑”——川南首个稻粱大数据中心。它是集科技创新、综合服务、智慧应用、产后保障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中枢,物联网监测、病虫监测等技术在这里聚合发力,利用数字化技术赋能农田管理。大屏上实时跳动着5.8万亩农田的“健康指数”——苗情实时看、墒情自动测、灾情早预警,管理效率提升32%;同时搭建卫星遥感监测耕地非粮化及非农化预警系统、撂荒地监测预警系统,对30万亩园区农作物及土地全生命周期精准监测,这套“空天地一体化”数字管理系统,让农田管理从“看天脸色”变为“数据说话”。不光如此,“农事顺”小程序更是农民的贴心小助手,把农技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变成了“家门口的服务站”。农技知识、气象预警、农资价格等信息,打开小程序一目了然,真正做到了“数据多跑路,农民少跑腿”。

从“人背药桶”到“机器喷灌”,从“人工育秧”到“工厂化生产”,现代农业园区里正用智能装备改写着农业生产方式。高标准建成智慧育秧中心、综合农事服务中心,配套建设苗仙湖柑橘园区2万亩智能灌溉基地、稻粱园区数字社会化服务中心,配备智能温室、水肥一体化等智慧农业系统,实现智能温室工厂化育苗,提高秧苗移栽作业效率40倍以上,让“科技种田”从概念变为现实,让每一滴水、每一粒肥都“物尽其用”。

富顺县深谙“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通过与科研“国家队”“地方队”深度联动,构建起“研发—转化—推广”全链条创新体系。以科研合作强基础,深化与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省农科院、川农大等科研院所合作,共建技术转化中心,建立全周期良种培育和成果推广机制,近3年引进新品种20个、推广新技术3项,主导产业良种覆盖率100%。从“靠经验”转向“靠科学”,为产业升级注入源头活水。

品牌增值三产融合富“民心”

作为粮食生产大县,富顺县先后4次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11次荣获省政府粮食生产“丰收杯”,2021年—2024年粮食总产连续4年排名全省前十。而眼下的富顺,稻浪翻滚,处处涌动着现代农业发展的蓬勃生机。得益于富顺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每年9月份日均温在22℃--28℃之间,有利于再生稻抽穗扬花和灌浆结实。

位于县城东部的富顺县水稻高粱现代农业园区,是富顺再生稻的核心产区。按照“打造供应链、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全产业链发展思路,园区高规格建成水稻高粱标准化基地20万亩,辐射带动周边10万亩农田协同发展,将8个乡镇、43个行政村纳入产业版图,实现园区总产值25.4亿元。有了科技与模式创新撑腰,凭借2022年以来连续三年全省水稻单产第一的优势(其中2024年水稻单产642.57公斤,创历史新高)及常年领先的再生稻单产水平,富顺县正朝着全省“水稻第一县”的目标大步迈进。

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富顺在全省率先探索出了春大豆+夏大豆+高粱+再生高粱+冬季蔬菜“2+2+1”和“稻稻渔”等粮经复合种植模式,有效提升农业综合效益,亩均实现“千斤粮万元钱、吨粮田五千元”目标,既保障粮食安全,又大幅提升经济效益。不仅如此,还通过依托院地科研合作+稻粱大数据平台(覆盖10万亩)+数字社会化服务(覆盖率94.12%)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带动园区标准化、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水平显著提升。

再生稻是富顺的金字招牌,通过深挖“再生稻”潜力,以品牌建设激活产业价值,“富顺再生稻”成功入选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和全省首批“一县一品”区域品牌培育工程,荣获全省首批“天府粮仓”品牌商标使用授权,“富顺再生稻”区域公用品牌强度838、品牌价值15.06亿元。在此基础上,园区创新“农业+加工+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健全雒源俊峰粮油、富凯米粉、万寿酒业等农产品加工体系,开展“十里稻香·虾季欢歌”等农文旅系列活动,年接待游客2万人次,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核心区带动户均增收超2600元,成为川南地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典范。“我们坚持订单生产,常年在代寺、童寺、古佛、龙万等乡镇发展水稻订单生产面积4万亩以上,常年加工大米5万吨(其中再生稻米加工5000吨左右)。”四川雒源俊峰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联农带农上,我们也下了不少功夫。订单环节,我们会给农户补助种子、农药、化肥这些农资,算下来能让他们每亩地的生产成本降低20元以上。收购的时候,头季稻谷我们按高于市场价15%的价格收,再生稻谷则高于市场价10%到20%,这样一来,每户农户平均能增收240元。”

从柑橘园里智能滴灌带流淌的“科技活水”,到稻粱大数据中心跃动的“数字脉搏”,再到“金字招牌”的惠农富农。富顺县以科技赋能、品牌增值重塑现代农业版图,走出了一条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如今,这片土地不仅承载着“再生稻之乡”的农耕智慧,更以“亩均万元钱”的效益密码,为守护“天府粮仓”,推动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科技动能”与“富顺力量”。 (刘瑞  许丹丹)

编辑:冯方湲

责任编辑:金艳

编审:吴山冠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