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童行六艺·乡伴青禾”社会实践团队十余名学生走入赵化古镇,他们以知识为笔、以好奇为光、以红色为墨开启他们的“三下乡”社会实践之旅。在这期间他们以课业辅导、非遗传承、党史宣讲为主线,以自己的学识、见识为乡村儿童搭建起一座连通科学的“桥梁”,让儿童的假期充盈而有意义,让青年学子在志愿服务中收获成长。

活动中,志愿者们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为学生们开展“一对一”的课业辅导,同时开展的趣味实验更是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科学的窗户,让抽象的物理原理变得触手可及,让孩子们对科学世界充满了无限向往。五年级的陈同学说:“在学校里没有接触过这么多有趣的课程,现在有哥哥姐姐们来让我们的假期变得更生动有趣了”。
沿着川南革命的足迹,走在河街的清代民居路上,摸着具有历史感的砖瓦,站在河街大茶馆里回望当年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恽代英的宣讲事迹。在这里志愿者用快门定格画面,制作出的宣传片,让学生们始终铭记革命先烈的足迹,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筑牢报效家国的坚定信念。

在非遗课堂中,同学们随着老师的手法搅动扇子沾满颜料,手腕轻转间,朵朵青花便在乌亮的扇面上悄然绽放。古老漆扇在这里延续,传承在这里进行,非遗传承的薪火正在燃烧。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正在他们心间悄然生根,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未来开出一片花海。
当辅导的笔尖划过书页,当实验的火花点亮童眸,当红色的记忆融入血脉,“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意义便超越了活动本身,成为青春生命拔节生长的沃土。志愿者代表表示,这次活动以支教、非遗、红色三条主线,不仅使大学生的我们有深刻的回忆,更是为国家的美丽乡村建设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刘鹏宇)
编辑:冯方湲
责任编辑:金艳
编审:吴山冠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