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楹联故事丨杨升庵留在雾中山的“春水联”

2025-07-17 19:21 天府新视界

0

分享

图片

在神奇的北纬30°线附近,成都大邑西北的雾山乡境内有一处灵秀之地,常年云雾缭绕。因其“山恒孕雾”之奇观,古人称之为“雾中山”。这里梵刹林立,自东汉时期天竺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建寺弘法以来,便成为南方丝绸之路上佛法东传的重要驿站。时光流转到明代,状元郎杨升庵到访、挥毫题写的“春水联”,更为此山增添了一段文墨佳话。

图片
昆明升庵祠门柱上的对联 图据华西都市报
一

东汉年间,天竺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在洛阳白马寺译完《四十二章经》后,西行入蜀,来到雾中山建寺弘法。长路漫漫,峰峦重重,他们缘何不辞辛苦来到蜀中呢?这要从一条古老商路说起。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在大夏(今阿富汗)发现经印度转运而来的蜀地特产邛竹、蜀布,由此确认了早在公元前4世纪就已开通的“蜀身毒道”(身毒即印度古译名)。这条南方丝绸之路连接四川、云南、缅甸和印度,不仅促进彼此间的经贸和文化往来,也为佛法东传开辟了通道。

在汉明帝派大臣付英协助下,两位高僧创建大光明普照禅寺(开化寺),开蜀地佛教寺院先河。东晋永和年间(345年—356年),西域高僧佛图澄来此弘法,雾中山渐成佛教圣地。至明代达鼎盛时期,拥有“四十八庵,一百八十寺”,僧众数千人,形成“大和尚万万五,小和尚不可数”的盛况。

近年来,四川境内南方丝绸之路沿线出土的东汉佛教文物,让“佛教南传说”获得认可,雾中山佛教价值得以彰显。如今,来到雾中山的游人仍能从残垣断壁间,一窥当年古寺的宏规巨制。
 

图片
杨升庵楷书手卷 图据华西都市报
二

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正月初五,开化寺山门前古老的石阶上走来一行人。为首的正是被邛州太守张纪、大邑县令吴兴等地方官员簇拥着的杨升庵。这位历经宦海沉浮的大学者,因“议大礼”获罪,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被充军云南永昌卫(今云南保山)。幸得永昌知府严时泰优待,得以军中文书身份“奉戎役”返乡。这已是他离开蜀地十五年来第四次借军务之便重返故里。

拾级而上,但见香火缭绕,古刹林立。杨升庵一行在此吟诗作赋,留下诸多锦绣文章。他挥毫题写“天国名山”“八功德水”“盘陀石”等大字,酣畅淋漓。行至开化寺灵官殿前,更在天国名山坊外坊柱上题写名联:

天下无双地,

雾中第一山。

作为当朝状元,杨升庵以渊博学识盛赞雾中山“天下无双”,足见明代雾中山佛教地位之崇高,的确是他方诸山所难以撼动的。

图片
昆明升庵祠内杨升庵塑像 图据华西都市报
三

书就一联,杨升庵尚未尽兴,沉吟片刻,他在天国名山坊内坊柱上,又留下了一副联:

春水夏云秋月冬风,宝地占四时之景;

西瞿东胜北卢南瞻,梵天统万法之宗。

这副“春水联”上联描绘雾中山四季美景,意境空灵;下联立足佛教圣地,意蕴深远。当杨升庵一行来雾中山时,开化寺已历时1400余年,虽饱经沧桑,却绵延不衰。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秋,应高僧真著之请,杨升庵又撰写了千余字的《敕赐雾中开化禅寺碑文》,称开化寺为“雾中之丛林,禅教之总持”。

如今,碑文与“春水联”犹在。山风拂过雾中古寺,仿佛唤醒尘封的往事。诵读这些文字,当年盛景恍在眼前,古寺盛名犹在耳畔。

图片

 

本期话题

你知道哪些名人的楹联故事?评论区聊聊~

 

撰文/陈继明

编辑/郭书琼 

责编/谢梦 马艳琳 

审核/姜明

编辑:冯方湲

责任编辑:金艳

编审:吴山冠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