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暑气正盛时,乐德镇的乡村路上总看得见荣县萬萬羊肉馆师傅万正良的身影。为了寻到地道的本地黑山羊,他常常要跑遍周边几个乡镇。在黑山羊养殖户李德旺家中,他径直走向羊圈蹲下身,先是端详黑山羊结实的体型,再抚过它们油亮顺滑的毛发,“就这几只了。” 选定后,他牵着羊往回走,回到店里安顿好,只待次日凌晨开锅。

凌晨5点,街边的路灯还晕着圈暖光,萬萬羊肉馆已经亮起了灯。后厨,半人高的汤桶里,黑山羊骨在沸水里翻滚。万正良掀开桶盖,一股羊肉的醇厚香气漫出来,在泛着潮气的马路上散开。睡梦中的荣县,被这缕熟悉的香气唤醒。
“老板,一碗羊杂汤,不要葱”“万师傅,还是老样子,肉要瘦点的”......7点刚过,第一批赶早的食客已经喝上了第一口热汤,这家始于1990年的老店,渐渐热闹起来。

荣县人喝羊肉汤,不分四季。万师傅的馆子全年无休,“我们的汤从不加盐,就靠骨头熬鲜,喝着不上火。”他再次掀开桶盖,热气裹着肉香涌出来,汤面上浮着一层薄薄的油花,“你看这个汤色,乳白乳白的,香得很。”
这口滋味,藏着不少荣县人的记忆。1990年,万正良从父母手中接过餐饮的棒子,开了这家店,一干就是三十五年。老熟客邱育良带着孙儿进门时,他笑着招呼,“又带娃来啦,今天要肥点还是瘦点?”邱育良在这儿吃了二十多年,连在重庆上学的孙子也继承了这份偏爱,“这儿的羊肉新鲜,汤暖乎乎的,好喝得很,味道也没变过。”

“万师傅,一碗羊杂汤,一份酸辣羊血,辣点哈”“要得!”万正良应着声,往锅里泼上热油,鲜红的羊血下锅,和着豆瓣、辣椒、姜蒜醋一起在火上翻腾,酸辣香瞬间在店里炸开,勾得人直咽口水。万正良独创的酸辣羊血,是店里的一块招牌。“小时候家里穷,放学回家就打一碗酸汤泡饭吃,酸汤就是辣椒、醋,有时连豆油都没有。”后来琢磨新菜时,总想起那口酸香,试了无数次才调出如今的味道,“醋多了发涩,辣椒少了没劲儿,最后还是按着小时候的味道调,一下子就出名了。”

在成都上班的李建新,是酸辣羊血的忠实“粉丝”,常趁着周末或休息的时间跑回来解馋,“我以前读书的时候就喜欢这个味道,现在在外地上班,有时候想得紧了,就抽空回来一趟,吃到就满足了。”
被评为荣县羊肉汤非遗传承人后,万师傅开始念叨起接班人的问题。“我女儿不想干这个,我打算再收个徒弟,教他手艺,把这个荣县人记忆里的味道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万师傅擦着案板说。

中午的太阳照进馆子,汤桶里的热气还在冒,三十五载的日子,就像这锅汤,慢慢熬,细细炖,藏在荣县的晨雾里,暖得让人记一辈子。(郑欣宜 李健学 周红极 雷斯涵)
编辑:冯方湲
责任编辑:金艳
编审:喻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