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辆满载爱心物资的大巴停在五星花园街边,等待南充市金彩虹公益协会的30名志愿者上车。伴着首任会长金高峰一声“同志们,出发啰”,车轮转动,向凉山彝族自治州进发,开启了一年一度的暑期爱心助学访亲之旅。
2009年至今,这条连接南充与凉山的“彩虹之路”,帮助了840 名彝乡孩子,织起跨越山海的民族情。

志愿者搬运爱心物资
第17次暑期访亲 风雨无阻的爱之约定
这是金彩虹公益协会的第17次凉山暑期助学访亲行动。
第一站到雷波。道路蜿蜒曲折,全程需七八个小时。中午12时,大巴停靠服务区,志愿者纷纷下车泡方便面,金高峰的手机再次响起。
“金会长,你们到哪儿了?孩子们心急得很嘞!”电话那头,金彩虹公益协会驻雷波县联络员罗古史牛问道。“阿牛,别急,再过3个多小时我们就见面了。”挂断电话,金高峰笑着对大家说:“为迎接我们,阿牛3天前就开始张罗,觉都睡不着。”

受助学生跳民族舞欢迎志愿者
15时30分,大巴驶入雷波县城。这座金沙江畔的山坳小城,与云南永善县城隔江相望。车刚停稳,罗古史牛就带着受助孩子们围了上来。
“金叔叔,我们从早晨等到现在……”与往年的相逢一样,罗古史牛眼角噙着泪花,张开双臂与志愿者一一相拥。
志愿者立马搬运爱心物资,对照花名册念着“小亲戚”的名字,派发孩子们最爱吃的巧克力,送上助学金……期盼已久的亲人见面会,在孩子们的歌声中进行。

受助学生向志愿者分享糖果
“每年7月,‘金彩虹’的叔叔阿姨,相约来到我们身边……”刚满18岁的贾璐莲落落大方,代表受助孩子致欢迎辞。
“5年前,我们初次见到贾璐莲时,她还有点腼腆、怯生,这次大方得很……”协会副秘书长彭显华对贾璐莲的变化感到惊喜。
夜幕降临,彝乡风味的亲情餐摆上桌子。大家一边吃一边拉家常,积攒了一年的话道不尽、说不完。
第二天,雷波下起了小雨。清晨6时30分,金高峰在微信群里发出消息:“雨天路滑,7时出发去第二站美姑,请大家检查一下物资。”
罗古史牛冒雨来送别。大巴启动时,她站在雨里,边擦泪水边挥手。“这孩子,每次我们来时她要哭,我们走时她也要哭。”金高峰悄悄地擦拭了一下眼角。
雷波到美姑直线距离仅40公里,因新修的公路有塌方,只能改走崎岖的老县道。大巴在云雾中缓缓穿行,车窗外是绿油油的庄稼地和奔腾的金沙江。
当天16时,访亲团到达美姑县城,比预计时间晚了3个小时。受助孩子们穿着民族服装,欢迎志愿者的到来。
“吉以牛牛来了没有?”“为布在哪里?”车还未停稳,彭显华就喊出一个个熟悉的名字。美姑县城关小学青年教师为布是当地的联络员,他抱着3岁大的儿子跑上前来:“彭哥,人都到齐了。”
又是一年亲人团聚,大家相互诉说这一年来的变化,歌声、笑声、掌声交织,欢乐满堂。
几天后,访亲团离开美姑,前往第三站德昌县巴洞镇松柏村。每次到这个位于半山腰的傈僳族村寨,志愿者都自备好肉菜,请全村的乡亲们吃一顿亲情饭。
上午11时,大巴驶进场镇,金高峰用沙哑的嗓子问前来接站的张正祥:“村里的路通了没有?不用再走两小时的山路了吧?”
“金会长放心,水泥路修到村口了,交通方便得很,山里的核桃、烟叶、金橘都不愁销路了……”张正祥一招手,两辆面包车从山上迎面驶来。
张正祥的儿子张文星,是松柏村第一个受金彩虹公益协会资助走出大山的孩子,如今在成都工作。“文星一周前就打了电话,让我把你们照顾好。”
20分钟后,面包车抵达松柏村。村寨的男女老少都来了,张正祥家的院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金高峰系上围裙走进厨房,开始教孩子们炒菜:“肉丝要先过油,火不能太大……”志愿者李明辉蹲在灶前,和即将去成都读书的受助学生吉云飞谈着学业规划。
厨房里香气四溢,野山菌炖鸡、清炖羊肉、芹菜炒肉丝……13时许,菜肴上桌。席间,张文星又给张正祥打来电话:“爸,金叔叔他们辛苦了,一定留他们住一晚。”

志愿者教受助学生做菜
饭后,音乐声响起,乡亲们拉着志愿者,跳起了傈僳族人最爱的打跳舞。
临别时,金高峰拉着张正祥的手说:“等文星结婚时,我们组团来喝喜酒。”
3600封感谢信 见证大山孩子的蝶变之路
2009年以来,金彩虹公益协会的志愿者往返凉山100多次,行程达13万公里,给雷波、美姑、德昌、木里等边远山区困难家庭孩子发放助学金近2000万元,结对资助彝族、藏族、傈僳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学生840人。他们中走出了百余名大学本科生、3名硕士研究生、1名博士研究生。

受助学生朗读感谢信
27岁的彝族女孩海来献伍是美姑县候古莫镇觉嘎村幼教点的辅导员。2013年,金彩虹公益协会把她接到南充卫校读书。在南充读中专的3年里,志愿者不仅资助学费,还给予她生活费支持。毕业后,她回到家乡从事幼教工作。今年7月9日上午,海来献伍到县城精心选购了一些学生文具,准备新学期发给孩子们。“学到知识建设家乡,是我到南充读书的初衷。”海来献伍说,她现在每月工资3000多元,丈夫在村里当会计,一双儿女很懂事,生活幸福美满。
“她以前不爱说话,现在简直变了个人。”金高峰说,孩子们走出大山见了世面,思维和眼界就开阔了。

凉山师生到南充交流学习
7月12日18时,在德昌县城一家汽修厂上班的傈僳族小伙吉万发忙完一天的工作,换了衣服回家。他与张文星同村。2018年7月,初中毕业的吉万发因没学费准备外出打工时,金彩虹公益协会将其列入资助名单,志愿者李明辉结对帮扶他,把他接到四川省服装艺术学校攻读汽修专业。
“等攒够钱,我就在德昌买套房子,开家自己的汽修店。”谈及自己的人生,吉万发感慨道:“如果当初没遇到‘金彩虹’,我不晓得自己今天在干啥。”
7月20日早晨7时,藏族女孩扎西布池被急促的闹铃声唤醒。早餐后,她去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上班。扎西布池的家在木里一个偏远山村。“走出大山,用知识改变命运”是她儿时最深切的渴望。
2012年,正在读初中的扎西布池成为协会资助对象,远在吉林的志愿者李金环与她结对。“李阿姨每学期准时寄来学费、生活费,电话里总关心我过得好不好、学得累不累。”虽未谋面,但李金环的恩情她铭记于心。
大学毕业后,扎西布池回到家乡一家医院工作,被单位派往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规培,一到南充就加入了金彩虹公益协会。今年3月,她牵手雷波县彝族学生柳依作,每学期资助600元,直到大学毕业。
“人生漫漫长路中,万事皆有回转……我会好好学习,不辜负老师、父母,还有您对我的期望。”柳依作在给扎西布池的感谢信里说,她这学期特别用功,成绩位居班级前列了。
“海来献伍、吉万发等孩子都给我们写过感谢信,表达他们的进步与感恩。孩子们有进步,我们很欣慰。”金高峰把收到的受助学生、学校老师的3600封感谢信一一拍照后,珍藏在电脑里。
“每一封信都饱含一段温暖故事,更是爱的凝聚,字里行间流露出各族人民互爱互助、携手前行的手足深情。”对金彩虹公益协会持之以恒开展助学行动,德昌县纪委监委派驻县教体局纪检监察组副组长张天京深有感触:“如同催化剂,既暖了人心,也传播了大爱!”
无惧山高路遥 “彩虹之路”一直走下去
始于2009年的一个公益QQ群,发展到如今遍布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公益团队,金彩虹公益协会的400多名会员和2000多名志愿者用爱心在大凉山画出一道美丽的彩虹。
金高峰率志愿者一次次走进凉山,将一批又一批爱心物资送到困难群众手中,资助渴望走出大山的孩子继续上学。

金彩虹公益协会组织彝乡孩子到阆中古城研学
一场场公益活动迎来了众多爱心人士的加入。2012年3月,在武汉的一次全国性公益大会上,来自黑龙江省大庆市的志愿者韩庆东认识了金高峰。“遇到金大哥,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韩庆东说,就是从那年起,他每年都随访亲团走进凉山,开展爱心助学、无偿献血等活动。
韩庆东的手机相册里,保存着他与受助孩子们的合影。“这个东北汉子,每次来南充都舍不得买卧铺票……”对于韩庆东的节俭,金高峰心里很清楚。
“自己苦点没啥,不能亏了孩子。”韩庆东已结对资助6名学生,“为社会奉献一份爱,就能凝聚起更大的力量。”
南充企业家雍智翔的皮卡车里,常年装着从凉山收购的花椒。2014年访亲时,他听说当地花椒滞销,当场就订购500公斤。至今,他累计收购了五六吨花椒,“我的餐饮店需要,也正好帮帮乡亲们。”

受助学生送别志愿者
“四川省十佳志愿服务组织”“四川省社会组织先进集体”“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特别奖”……“金彩虹公益”品牌逐渐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南充乃至全国瞩目的公益名片。金高峰说,到凉山访亲,不单是奉献爱心的捐资助学行动,更是促进民族团结的亲情行动,“山高路遥何所惧,‘彩虹之路’,我们会一直走下去!”
编辑:陈翠
责任编辑:余凤
编审:喻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