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电梯维护难、邻里关系淡漠、社区资源分散...这些基层治理的“老大难”,在富顺县富世街道吉祥社区找到了新解法。该社区创新探索“贡治合伙人”机制,通过构建邻里、物业、单位、街区“四大合伙人”矩阵,有效凝聚多元力量,激活了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新动能,探索出一条基层善治的新路径,其经验正逐步形成样本效应。

邻里合伙人:化“陌邻”为“睦邻”,织密社区温情网
“以前住了好几年,对门邻居姓啥都不知道。”中央公园小区居民老张笑着说,“现在不一样了,我在‘睦邻小筑’邻家大院认识了好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搞活动,就像一家人!”
针对城市社区邻里关系淡漠的问题,吉祥社区以“邻里合伙人”机制破局,在中央公园打造“睦邻小筑”邻家大院,引导居民从“陌生人”变为“邻里合伙人”,共享资源、共谋发展。曾经鲜有往来的居民逐渐变得熟悉起来。文艺爱好者组建起“蔷薇花”宣传社,汇聚了22名能歌善舞、精通乐器的居民,不仅活跃于社区舞台,还登上了富顺县的展示平台。资源在互动中高效流转,个体在合作中走向共同体,邻里情谊日益深厚,为社区注入了旺盛生命力。

物业合伙人:变“管理”为“共治”,筑牢服务主心骨
吉祥社区建立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三方联席会议机制,推动物业角色从“管理者”向“服务合伙人”转变,实现治理难题共商共解。面对电梯维护、无障碍改造等“老大难”问题,“物业合伙人”模式成效显著,各方责任共担、协同发力。
例如,电梯故障平均响应时间从过去的数天缩短至半小时内,维修效率大幅提升;智慧门禁系统引入提升了便捷性与安全性;“物业开放日”活动让居民全程监督电梯检修、绿化养护等关键环节,透明度与信任感倍增;无障碍通道改造充分征求居民意见,确保方案精准对接需求,改造后居民满意度达96%。物业服务的提质增效,筑牢了社区安居乐业的坚实防线。

单位合伙人:汇“资源”为“动能”,打造发展共同体
“老王,走去医院测血压。”
“社区在我们小区门口就组织了义诊,方便得很!”
今年以来,吉祥社区链接辖区富顺县人民医院、富顺县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组织开展义诊,将单位资源“送”到群众身边。
在各方帮助下,辖区内机关事业单位、医院等力量主动融入社区治理“大盘子”,作为“单位合伙人”提供专业支持与资源赋能。辖区医院发挥专业优势,组织专家定期开展义诊活动,累计服务居民700余人,为100余名慢性病患者建档立卡,提供精准健康管理和跟踪服务。帮挂单位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认领公益项目,通过慰问帮扶、技能培训、提供就业信息等多种方式,累计帮扶困难群体40余户83人,开展实用技能培训8场200余人,有效拓宽了居民发展渠道。单位资源的下沉与社区需求的精准对接,实现了单位发展与社区建设的互利共赢。

街区合伙人:聚“商气”惠“民生”,升腾幸福烟火味
作为中心城区,吉祥社区辖区内人口密集、业态丰富,如何将商户与群众链接在一起,将消费与民生协同发展?吉祥社区引导街区商户组建“商户联盟”,精心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让商业活力惠及民生。
商户联盟成员积极拓展服务外延。幼儿园、培训机构开设公益艺术课、亲子课堂;理发店定期提供义剪服务;便利店增设代收快递、代缴费用等业务,切实满足了居民“家门口”的多样化需求,服务覆盖居民1240余户2400余人。商户与物业企业联手举办“5.20邻里节”、全民健康运动会等活动,搭建欢乐互动平台。参与“掌上属Show·舌尖上的四川”等活动,通过展示豆花制作等传统工艺,既繁荣了街区商业,又传播了地方文化,累计吸引参与居民3000余人次。街区日益成为汇聚人气、充满温情的社区“能量站”,升腾起浓郁的幸福烟火气。
如今,吉祥社区“四大合伙人”矩阵已构建起多方参与、良性互动的治理生态,社区治理效能显著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书记黄建梅表示:“居民们的笑脸和认可,是我们最大的动力。我们将持续深化‘贡治合伙人’机制,不断激发多元主体参与活力,为居民幸福生活添彩,为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新路径贡献力量。”这一创新实践正在富顺县生根发芽,其经验为更广阔区域的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生动样本。(富世街道)
编辑:金艳
责任编辑:余凤
编审:喻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