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窗见绿、下楼入园,这曾经是许多城区居民的期盼。如今,在自流井区已然成为现实。清晨的恒大名都口袋公园里,晨练的居民在彩色步道上慢跑,孩子们在崭新的滑梯上嬉笑,几位老人在廊架下悠闲对弈。

“现在下楼就是公园,我们锻炼身体更方便了。”居民代表道出心声,这是自流井区“口袋公园”扮靓城市惠民生的鲜活一幕。2025年,自流井区持续推进15个口袋公园、16个邮票绿地建设。其中,郭家坳街道的恒大名都口袋公园、牛石山口袋公园已竣工投用,服务周边群众4万人。

作为自流井区2025年重点惠民工程,恒大名都口袋公园总投资270万元,依托丘陵台地地貌打造出“生态+活力”主题空间。公园内,标准化篮球场与极限运动区相邻而建,儿童活动区的滑梯与休闲廊架形成动静分区,彩色透水混凝土步道串联起各个功能区。

“周末孙子在儿童区玩耍,我们老两口就在树下纳凉,各得其乐。”从一片草坡变身社区“会客厅”,这让居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谈及变化,居民张女士连连竖起大拇指。项目业主单位兴绿园林公司介绍,公园日均接待居民超300人次,成为周边3个社区、1.2万居民的“15分钟生活圈”核心节点。
恒大名都口袋公园的建成,是自流井区推进城市更新的缩影。自2023年以来,以“300米见绿、500米入园”为目标,通过“见缝插绿、拆墙透绿、留白增绿”,在街头巷尾、老旧小区周边等闲置空间“绣花”,累计建成口袋公园及邮票绿地63个,总投资近2000万元。

“每个公园都像一本立体城市日记,增添的不仅有城市更新,更有独树一帜的文化记忆。”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挖掘盐业文化、红色历史等地域特色,自流井区形成了“一园一主题”的差异化布局。郭家坳街道火井沱社区的“盐仓记忆”公园,将原盐仓大门嵌入景墙,配合盐工雕塑群,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在口袋公园建设中,自流井区创新“政府主导+群众参与”模式。通过召开座谈会、网络投票等方式,累计收集居民意见2.3万条,动态调整设计方案127处。
近日,自流井区郭家坳街恒大名都小区居民代表,将一面锦旗送到该区住建局。感谢他们将昔日的闲置空地改造为集运动、休闲、文化于一体的社区公园,让城市“边角料”焕发出全龄友好的民生温度。

“锦旗是肯定,更是鞭策。”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接过锦旗,更倍感沉甸甸的责任。自流井区将结合城市更新中的老旧街区、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从顶层设计上解决全区老旧城区公园绿化活动场地不足问题,持续推进“百园计划”。力争到2026年实现“500米范围内至少1个口袋公园”的全覆盖。让更多居民在家门口邂逅“转角遇见美”的幸福体验,让绿意盎然的生态底色展现民生的温度。(自流井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金艳
责任编辑:余凤
编审:喻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