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央媒看四川丨神话故事里的“扶桑”树找到了

2025-07-28 12:06 央视新闻

0

分享

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3000多年前的古蜀人告诉你

小树底下也好乘凉

三个看点带你认识

三号青铜神树


 

人怎么能闯这么大的祸?

不,是树

世界上有两种树最好认

一种是长得好看的

一种是长得叛逆的

△一号青铜神树 三星堆博物馆藏

1986年至今

三星堆遗址1号到8号祭祀坑

共出土约8棵青铜神树

目前已修复一号、三号青铜神树

相较于总高近4米的一号神树

三号神树“身高”仅92厘米

“谁说一定要长成参天大树

我偏要活得小巧玲珑”

△图源:川观新闻

藤蔓式的枝条向下撑地

“麻花状”的树干两两缠绕

保持“螺旋式上升”

形成三条“张牙舞爪”的树枝

同时又向旁“节外生枝”

“谁说一定要笔直生长

我偏要拧巴得理直气壮”

端顶三座人首鸟身神像

是古蜀人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太阳神

展开双翅、尾翎高高竖起

威风凛凛站在神树的花蕊上

鸟身部分为勾云纹

胸口为太阳形状纹

此造型虽与三星堆其他青铜人像一致

但这种“人兽”组合还是让人诧异

“谁说长得丑就不配爱

我偏要快乐崇拜”

△三号青铜神树由70多块残件修复而成

每一处“缺陷”看似不合理

但却构成了三星堆青铜神树

另一种独一无二的存在

这便是三号神树的“叛逆美学”
 

找到了!

神话传说的“现实样本”

如果神话中的神树扶桑会开口说话

“原以为我只是个传说

没想到古蜀人竟真把我造出来了”

汉代文学家东方朔编著的

志怪小说集《海内十洲记》

是这样描写扶桑树的

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桑。

对照三号神树的“长相”高度相似

关于扶桑的记载

最早出现在《山海经·海外东经》

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居水中。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意思是在遥远的东方

十只太阳鸟栖息的神树扶桑就生长在那里

“日出扶桑”

扶桑和太阳是“铁杆CP“

人首鸟身像和太阳纹饰

也无不体现了

古蜀三星堆先民对太阳和神树的崇拜

 

“不装了,就这么帅”

神树CT照曝光硬实力

三号青铜神树的叛逆

同样也体现在铸造层面

△图源:《三星堆遗址出土三号青铜神树铸造工艺及相关问题研究》,《文物》 2025年第4期。

透过CT扫描影像

直接曝光“硬核实力”

神树整体系分铸成型

人首鸟身像、树干、树枝、树座等均采用铸接方式

△图源:《三星堆遗址出土三号青铜神树铸造工艺及相关问题研究》,《文物》 2025年第4期。

树干采用分段铸造后进行铸接

并且运用条形芯撑和芯骨技术

芯骨:在制作泥芯时在中间加入有机质或金属质条状物,起到加固和支撑泥芯的作用,类似于现代建筑中的“钢筋”。

条形芯撑:横向贯穿包括器表、器壁和泥质内芯的整个器物,其作用与其他芯撑一样起到固定内芯位置的作用。

这种技术现象在商周青铜器铸造中十分罕见

△图源:《三星堆遗址出土三号青铜神树铸造工艺及相关问题研究》,《文物》 2025年第4期。

同时,别看人面鸟身神像是“附件”

三星堆铸工匠人的职业素养是

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尾翼及人面冠上的小部件

也都要分别单独铸造再组装

至少经历4到5次浇铸过程

看似寻常 寸寸匠心

三号青铜神树

用低调的外表包裹锋芒

当我们望向它时

说不定能连上宇宙Wifi

和古蜀人一起看个科幻大片

 

监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武慧锋

文案丨王楠

视觉丨丁丽洁

审校丨朱冬梅 肖大贵

统筹丨刘莹 田昊原

特别鸣谢丨三星堆博物馆 总台四川总站 中国文物报社

指导单位丨国家文物局

编辑:冯方湲

责任编辑:金艳

编审:喻佳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