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融媒记者 陈凡逸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
近年来,荣县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力加快建设全省教育强县,教育质量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满意度显著增强,教育支撑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提升。
教育强县建设,荣县步履坚实。

建设全省教育强县,荣县不是“零碎敲打”,而是强化顶层设计,多点发力、系统推进。
“部分教师的知识视野不开阔,缺乏闯劲。”“学校、家庭、社会尚未形成合力。”“加大奖罚力度,拉大差距,激发教师工作热情。”这些,是荣县组织教体系统干部和教师开展“‘双减’背景下,荣县教育怎么办”大讨论的现场,大家畅所欲言,以便开展好下一步工作。两年来,这样的大讨论开展了80余场,收集梳理了8大类问题共30余个、意见建议20余条。
除了大讨论,荣县教体系统还围绕“质量、安全”召开专题民主(组织)生活会72场,对全县教育进行再认识、再调研、再谋划,制定荣县教育和体育事业“1436”发展战略,明确以“建设全省教育强县”为发展目标,以“拼质量、保安全、激活力、强保障”为发展思路,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考核评价和收入分配机制改革、课堂教学改革”为发展动力,以实施“铸魂、育人、赋能、强基、治理、健体”工程为发展路径,形成系统联动、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为荣县教育强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荣县坚决保障教育经费投入“两个只增不减”,投入3.9亿元启动县职教中心整体迁建工作,2025年秋季学期建成后将为荣县职业高级中学提供约4500个学位(实训工位)和4200个床位。投资1.69亿元建成的荣县中学校教学楼、学生公寓及食堂投用,投资7000余万元新建荣县市民健身中心,投资1920余万元开展荣新、乐德等12所学校运动场软化工程,累计改造运动场7万余平方米,荣县一中、玉章中学、西街小学能力提升项目全面完成。

如何优化布局教育资源,促进“上好学”?荣县通过实际考察、综合分析、充分研判,按照“停”“转”“撤”“合”等方式对14所学校实施基础教育布局调整。通过“名校+弱校”“城区+乡村”组建覆盖全学段的“1+N”教育集团,实行集团重大事项议事决策机制和集团办学效果捆绑考核机制,发挥牵头校优质资源辐射引领作用,落实管理联通、队伍联建、质量联评、教研联合、文化联创“五个统一”,开展集团教研活动600余场次,形成优质教学资源2000余套,一体化推进荣县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受社会经济和城镇化影响,城区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师缺口较大;而农村学校教师总体富余,却因年龄、学科结构等因素导致优秀教师资源相对紧缺。如何激活教师队伍“一池春水”?促进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荣县全面实施公立义务教育学校“县管校聘”教师管理体制改革,全县所有在编教师编制统一划转教师管理服务中心,打破教师固定在一所学校“终身制”身份,让教师从“学校人”变成“系统人”。建立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控制、动态调控”和中小学教职工“岗位管理、竞争选岗”机制,县委编办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县人社局核定岗位总量,县教育体育局在核定的总量内根据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城乡区域人口流动、各学段学生规模变化、学科需求等情况,按照核定标准,每学年动态调整、系统布局,科学设置校级领导、中层干部、任课教师等岗位数,盘活教师存量资源,促进县域内师资均衡配置。

“没想到落聘后通过组织的‘回炉再造’重返讲台,现在成了学生最喜欢的英语学科老师!”荣县双石镇学校曹老师感慨。在全县“县管校聘”改革中,曾有16名像他这样的教师因考核不达标而落聘。通过“回炉锻造”机制,落聘教师在名师工作室跟岗学习半年,将“导学展讲测”五模块教学法融入课堂,进一步提升了教学水平。
“‘回炉锻造’就是要解决老师在职业理想、教学水平的问题,帮助其找回初心、重启征程。”荣县教育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道。该县通过建立不合格教师“回炉锻造”“退出机制”,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态势,推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按照“补紧缺、调结构、促均衡”原则,促进教师资源从超编学校向缺编学校、专业教师富余学校向专业教师不足学校合理流动。“县管校聘”改革以来,33名中层干部落聘,60名教师落聘转到非教学岗位,实现干部教师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发队伍活力。
荣县还完善正向激励机制,突出出口质量和安全稳定结果考核评价导向,适当倾斜出口质量在评优评先、晋职晋升、绩效分配中的权重,实行安全稳定、师德师风问题一票否定。建立随机督查考核机制,推进管理层、年级组、学科组捆绑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进退留转的重要依据。制定《荣县教育人才“1136”梯级培养实施方案(试行)》,全系统遴选储备型教师、合格型教师、骨干型教师、领航型教师、领军型教师,分层分类制定培养措施,加强青蓝衔接,完善特优教师深造机制,优化星级校长、星级教师评选管理办法,推进名校、名校长、名班主任、名师等“四名”培养工程,评选出星级校长29名、星级教师570名,每月给予800—2000元不等的荣誉津贴。
如何向课堂教学改革要质量?荣县建立健全县、局、片区、学校四级课改机构组织,聚焦“学为中心”理念,全域推行“导学展讲测”五模块教学模式,设计“独立思考—组内探究—班级展评”三阶问题链培养课内“小老师”,成功加入全国“课共体”联盟。按“试点先行、全域推广”思路,打造3所课改示范校、100个示范班,引领集体备课、全员赛课、月考诊断、质量分析等系列工作,形成高位推动、系统谋划、示范落实、开放推进的课改工作格局。依托县域名师资源,以市县教学名教师、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为主体,成功申报县级乡村教师(名师)工作室23个、市级名师工作室2个,带动学科建设、课标研究、课程开发,承担教师培养、科研引领、课堂示范等工作任务,打磨录制国家课程、特殊教育、地方课程、实验教学等精品课例344节,3节入选教育部精品课。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也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阶段。
“学校组织了远足、艺术节、百日誓师、成人礼等特色德育活动,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为我和同学们种下热爱家乡、至诚报国的种子。”2025年高考全市物理类第一名、荣县中学高2025届1班学生刘昊轩说。
荣县坚持德育浸魂,建立大德育工作专班,实行“部署——落实——评估”闭环管理,落实日常学习生活规范标准,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深挖“吴玉章教育家精神”,利用吴玉章故居、生平陈列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红色文化校史墙、研发红色教育校本课程,指导各校(园)依托重要时间节点,开展雷锋纪念日、妇女节等主题德育活动和“国旗下的思政课”“行走在玉章故里的思政课”2220余场。链接中国人民大学红色资源,加入自贡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玉章中学获评自贡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领航学校。打造家校社指导中心,成立旭阳镇桂林书院等家校社共育基地3个,建设46所家长学校,遴选培育家校社“种子教师”,研发亲子沟通、手机管理等家庭教育微课程120余门,常态化开展家庭教育公益性讲座,形成上下衔接、内外联动的一体化德育工作格局。

校园安全是学校发展的基石,更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保障。荣县深入开展“1+5”专项行动,选派管理经验丰富的退二线干部组成派驻工作组,入驻规模较大重点学校,落实每周至少一次入校安全工作检查,推动安全隐患早发现、早处置。完善“教联体”机制,同公安、卫健、综合执法等部门建立情况报告、定期会商、信息共享和问题交办四项机制,持续加强法制教育、医教结合,深入开展“六防”行动,对学校周边商户进行宣传教育和劝导,进一步消除校园周边风险隐患。通过微信公众号、融媒体、“千师访万户”“院坝家长会”等渠道,常态化推送安全知识,全面提高家长安全意识。
5月,荣县籍青年运动员谷建滔在2025年全国赛艇冠军赛中夺得男子轻量级单人双桨金牌,将代表中国出征9月举行的世界赛艇锦标赛;6月27日,荣县教师艺术团成立,50余名优秀艺术教师踊跃开展艺术创作、排练演出、交流研讨等活动,开启区域美育发展新篇章……
荣县坚持五育并举,制定教师艺术团建设章程,搭建“赛事-培训-展演”三维发展平台,举办县级青少年书画传习大赛、器乐大赛、劳动技能大赛,参加“荣县历史文化故事创意视频比赛”等县级主题文化活动,22件作品晋级市级比赛,3件摄影作品入选“荣州十二景”。指导学校开展研学、远足活动33场,23000余名师生参与“非遗探秘”“红色寻根”等主题实践,实现育人活动和县域文旅发展同频共振。推进体育课程一体化改革,创建7个市级体育青训基地、6个市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构建体育人才小初高一体化培养体系,青少年运动员在各类赛事中累计斩获国家级奖项100余项、省级奖项500余项;“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开展大课间展评,学生日均体育活动时间从78分钟提升至126分钟,荣县被认定为全国体育课程一体化改革试验区。
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在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上,荣县教育人将牢记初心使命,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加快建设全省教育强县,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感受到更大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
(荣县教育和体育局供图)
编辑:罗祥瑞
责任编辑:卜一珊
编审:喻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