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贡融媒记者 周姝 郑皓匀
记者从这场发布会中,觅出清晰而坚定的回答。

一盏灯,点亮一座城。
今年5月,在第21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由自贡海天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初代非遗机器人——“天玑兔”惊艳亮相。这只集音乐、光影、科技于一体的萌兔,瞬间成为现场人气爆棚的打卡装置,吸引了无数目光。

因为彩灯,自贡拥有了独特的彩灯文化产业,全市彩灯、仿真恐龙主营和相关联企业发展到近2000家,现有彩灯从业人员10万人之多;因为彩灯,形成集原料生产、创意设计、制造加工、销售贸易、营销推广等于一体的彩灯全产业链条,行业年产值超60亿元;因为彩灯,自贡收获“天下第一灯”“中国灯城”等美誉,成功入选首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国家级出口彩灯文化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自贡正在全面提升自贡恐龙博物馆,力求把具有极高科研价值的史前生物化石研究,通过最时尚、最好玩的展现形式,让自贡恐龙不断出圈、不断圈粉,让游客来自贡玩恐龙成为必不可少。”周耘透露,恐龙博物馆闭馆改造提升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力争将其打造为具有国际水准和标杆性的恐龙主题博物馆。


盐,是自贡这座城市的文化根脉,不论是盐运、盐政还是井盐生产的高超技术水平,都让每一名来到自贡的游客对中国人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
依托这粒晶莹洁白的盐,自贡将深度挖掘盐业、盐商、盐工文化,培育以盐业历史博物馆为核心的博物馆群,建设井盐文化集成体验区,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盐文化的独特魅力。

文旅融合,产业项目突破是关键。
“我们要把盐文化底蕴挖深挖透,为自贡文旅产业注入‘源头活水’。”自贡市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邹勇表示,一方面将加快推进自流井老街项目建设,推进艾叶古镇等盐运遗迹修复,以吉成井遗址为核心打造盐文化综合体,再将“夜游釜溪”特色线路串起来,打造“观光+体验+消费”全链条闭环;另一方面,亮出红色文化,江姐故里红色教育基地将在保持历史原貌基础上提升展陈水平,把市内的红色资源串成线,深挖红色故事,打造独具特色的研学旅游线路。

“来喽,上菜!”随着大厨的吆喝声,5月1日,富顺县赵化古镇第五届“千人坝坝宴”热闹开席。在赵化镇古建筑保存最完整的新华街上,120桌宴席坐得满满当当。

“盐运第一镇”仙市古镇,创新开发了盐码头实景演艺项目、汉服巡游、河畔集市等沉浸式体验项目,引入民族风情展演展示,举办金秋文旅季民俗活动;艾叶古镇组建了“艾叶盐帮美食联盟”,培育乡村美食矩阵,突出以美食吸引各地游客,打造老字号聚集区,实现文化体验与美食经济双轮驱动……


聚焦集约集成、舒适便捷,不断完善文旅基础设施。通过实施城市道路旅游化改造和景区强基焕新行动,加快构建多元住宿体系,优化“快旅漫游”交通网络,提升景区服务能力。
聚焦精准精细、可感可及,持续营造放心舒心的文旅消费环境。通过加强文旅市场规范化和信用体系建设,健全文旅市场质量监管,让每个细节都传递“以客为尊”的温度。

“自贡坚持‘主客共享’理念,实施景区‘强基焕新’行动,以中华彩灯产业园、恐龙特色文旅产业园、釜溪河盐文化长廊三大旗舰项目为抓手,全面升级基础设施,精雕服务细节。”自贡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陈金洪介绍,自贡正通过开展全域“暖心服务”行动,提升旅游住宿品质,规范文旅市场秩序,完善涉旅投诉响应机制,筑牢安全底线,让游客游得舒心放心。


自贡正以独特的文化魅力、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务实高效的发展模式,书写着一篇精彩纷呈、震撼人心的文旅融合华章。
编辑:郑皓匀
责任编辑:张翠娜
编审:喻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