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融媒记者 王雨爽 文/图
细究《方言修炼手册》的走红,藏着短视频传播的 “黄金法则”:一,新鲜奇特。驻村干部的乡村日常在当前短视频潮流中具备一定的新鲜感,能够满足受众的好奇心;二,优秀的笑点节奏和无厘头叙事能够满足受众的视听享受;三,视频内容积极向上,搞笑娱乐的同时展现了驻村干部努力工作的励志精神,有感染性;其次,是视频带来的多重共鸣。主角王波的菜鸟身份能够引起广大网友的身份共鸣;因“方言”而引发冲突的经历呼应了社会普遍现象,能让很多网友产生经历共鸣并触发互动;剧情人物传递的观念正向,符合普罗大众朴素的价值观念;并且,剧情巧妙设置反转,能够吸引观众持续观看。总体而言,《方言修炼手册》是难得一见的突破传统方式的官方宣教视频,兼具娱乐性与教育意义。
优秀的内容来源于对基层工作的深刻洞察。视频主创、自贡市委组织部党员教育和信息中心信息技术科科长郭强,正是这一灵感的孕育者。据郭强介绍,他近期遇到一位籍贯东北却能说一口流利四川话的干部,让他倍感好奇。攀谈中,这位干部道出了缘由:此前驻村工作时,他因听不懂四川话,工作开展屡屡受阻;而自己说普通话,又总让群众觉得有距离感。正是在这样的现实困扰下,他才下功夫迅速练就了一口流利的四川话。

受此启发,郭强与多位来自外省及省内其他市州、在自贡驻村的干部交流后发现,“农村话”“土方言” 造成的误会是基层工作中的共性问题,许多人因不熟悉自贡当地的农村方言或“土话”,曾引发过令人啼笑皆非的误解。不过,为了更好地适应基层工作,这些干部们都主动行动起来。他们通过走访村民唠家常等方式,在日常的生产生活里留心模仿村民的方言,同时努力熟悉基层的各种情况。凭借着这份用心,他们往往能在较短时间内学会 “土方言”。而这一过程,不仅进一步拉近了他们与村民之间的距离,更为在农村顺利开展各项工作铺平了道路。
从这些真实案例得到灵感后,郭强半小时内就搭建了剧本整体框架。随后,凭借工作生活经验,他将目光瞄向了方言特色更浓的自贡荣县地区。通过荣县县委组织部的配合,他很快在荣县法院以及荣县长山镇、新桥镇、东佳镇等基层乡镇精选人员,初步搭建起拍摄团队。其中,长山镇党建办工作人员罗镓炜接力,进一步完善剧本。作为一名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成长起来的90后,罗镓炜大胆敏锐地借鉴了互联网上曾经火爆一时的“万万没想到”剧集的无厘头风格,同时主创团队严格把关视频导向,在坚持内容积极健康的前提下,保障网感节奏,让党员教育内容更接地气,在寓教于乐中传播正能量。


就这样,从灵感迸发至成品出炉,《方言修炼手册》的创作全程仅用了约两周时间,展现出惊人的 “短平快” 特点。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作品的创作凝聚了多方力量:自贡市委组织部负责策划与剧本核心把控;荣县县委组织部及长山镇协调拍摄场地、寻找合适演员;长山镇五通坝村干部主动参与演出,当地村民积极配合演练,让作品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郭强等主创人员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在此视频发布之前,他们并没有做任何推广。视频一开始是在“四川党的建设”等官方平台发布,赢得大量播放,随即被川观新闻、新浪等媒体账号在微信视频号、B站多平台转发报道。郭强表示,视频发布后的一周内几乎每天播放量增长上万,大大出乎他们的预料。大量网友也在评论区主动分享自己因为不懂“方言”而引发的趣事;视频最后,一段极具荣县本土味道的“拗口“方言也引发大量四川网友和外地网友对于四川“方言”的讨论;其中,一名疑似”真“驻村干部的网友幽默评论“你们都在笑,只有我在哭”也吸引了主创们的关注——以短视频形式展示驻村干部融入基层的真实挑战,与广大基层干部共述心声的同时激励更多人在岗位上干事创业,就是他们的创作初衷。

偶然成功的背后是努力的必然。郭强介绍,近年来,自贡市委组织部积极迎合新媒体时代下的“短视频潮流”,探索应用新兴媒体不断创作优质的党建教育内容,以平均每月2-3部的更新效率已制作发布近百部作品,涵盖典型事迹片、纪录片、培训片、文艺片、微视频、新媒体音视频课件、微党课等类别。并且,几乎每2-3个作品就会尝试新的表现形式和手法,不断摸索新媒体时代下短视频传播规律。郭强也从一名学习芯片研发的“理工男”转型成了熟悉短视频剧本创作、拍摄、编审的新媒体达人。此前,由他主创的以音乐快板形式宣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短视频也在全网取得45万的播放量。
在《方言修炼手册》首战告捷后,在创作过程中受到的各种支持和帮助也让郭强颇为感慨,市县组织部门合作协调人员和设备;取景地荣县长山镇五通坝村的村民们无偿参与演出,即使NG十多次,也丝毫没有抱怨或放弃;各方支持、勠力同心,也是这部作品能够如此迅速诞生从而火爆”出圈“的原因。

目前,创作团队已计划以《方言修炼手册》为起点,继续推出“王波系列” 作品。新剧集将围绕驻村干部的 “思想关、工作关、生活关、纪律关”等热点主题展开,进一步丰富内容维度,展现基层党员干部的好作风、好方法、好经验,也让基层工作者的付出被听见、被理解,激励广大驻村干部在基层干事创业;在形式上,团队计划通过轮换编剧、导演岗位的方式锻炼更多基层创作人才,也让内容更贴近乡村肌理;“素材永远在田间地头”,主创团队表示,后续作品也将坚持取材真实案例、贴近基层党员群众喜好的原则,用流量服务于党员教育,让党建宣传真正“活” 起来、“火” 起来。
编辑:王溢
责任编辑:吉方东
编审:喻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