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熠/视频
自贡融媒记者 王汉卿
如果说凿成于1835年的超千米深井——燊海井,见证着中国钻井史上的奇迹,那么燊海井的灶房便承载着千年制盐技艺的传承。作坊内,热浪裹挟着盐卤蒸腾的气息扑面而来。燊海井生产部主任游强赤膊挥动盐铲,汗水在他肌肉虬结的手臂上蜿蜒流淌。卤水沸腾之际,他往盐锅中下入黄豆浆,用“灶笠子”掠过沸腾的卤水,随着“理挆转摸、提清化净”……洁白晶莹的井盐浮现而出。这套口口相授的“秘诀”已在他家族血脉中流淌三代。



游强生于锅灶边,长在天车下。外公是“烧盐匠”,母亲是“熬盐人”,父亲是盐厂仪表工,盐是他血脉里的印记。童年记忆里,母亲怕他乱跑坠入滚烫盐锅,经常将他拴在灶房柱子上。在盐卤气息的熏陶下,游强对烧盐流程,耳濡目染,非常熟悉。2000年,从四川省盐业技工学校毕业的他被命运推回这条“盐路”,起初内心百般抗拒。然而,当游客们惊叹“全国做古法制盐的人太少了”时,他才猛然意识到自己守护的是何等珍贵的文化血脉。
这份守护并非浪漫怀旧。清代诗人笔下“六月煎盐烈火旁”的艰辛,游强最懂。夜班12小时,凌晨三四点最难熬;经年累月,他统计自己已熬过千余个夜班。粗糙的双手在冬日纹路皲裂,需用刷子清洗,与朋友划拳时他总刻意手心朝下,生怕暴露这份沧桑的“勋章”。



2006年,游强被推举为烧盐组组长,他着手革新:打破“大锅饭”,设“超产奖”和“节能奖”,产量奇迹般翻倍;更规范制盐工艺,连加盖、抬盐时间都精确到分,并在灶房里安装了监控,定期抽查。
如今,作为省级非遗“自贡井盐传统熬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游强守护的已不仅是盐锅。历代盐工提炼出“理挆转摸、提清化净”八字秘诀,这口口相传的智慧正被整理成文;他参与多部纪录片拍摄,在镜头前滔滔讲述井盐故事;景区内古法盐产品热销,他更计划开发更多非遗衍生品,让盐文化渗入当代生活。



从抗拒到自豪,游强用半生焐热了祖辈的技艺。那盐锅升腾的热气,蒸腾的不只是卤水,更是千年盐脉在当代倔强呼吸的证明,卤水化作雪花盐,历史凝成非遗魂,——当一双手能唤醒历史,最粗粝的老茧亦可成为文化最坚韧的载体。

编辑:罗祥瑞
责任编辑:卜一珊
编审:韩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