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融媒记者 兰艳
8月1日,贡井区长土街道洞桥社区会议室里,一场意义非凡的公益创投评审会正在进行。六支由居民自发组成的社区社会组织队伍,带着他们精心设计的项目登台展示。从“智育桥”的科学育儿到“聚星桥”的能人便民服务,从“龄动桥”的银发互助到“桥见你”的邻里社交支持,每个项目名称都深深烙印着洞桥社区特有的“桥”文化印记。

现场,当专业评委经过严谨的评分,大众评审将星星贴纸郑重投入投票箱,洞桥社区负责人宣布六个“桥”字公益项目全部立项时,会场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场评审会并非起点,而是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三年来的丰硕成果。”该负责人说。


作为四川省城乡社区治理“创特色”项目的实施地,社区实际上早已播下培育的种子。通过搭建孵化平台、引入专业社工机构指导,邀请导师为初创组织授课赋能,组织骨干赴优秀社区交流经验……三年来,一批社区社会组织从“蹒跚学步”逐渐走向成熟独立。

“合韵桥艺术团最初只有几位广场舞阿姨,后来,社区不仅提供排练场地,还联系专业老师指导节目编排。”该项目负责人熊惠回忆道。如今,她们团队已能策划出“社区文化滋养计划”,用艺术搭建起居民情感联结的桥梁。同样实现蜕变的还有“聚星桥能人汇”,这支由退休技工组成的队伍,在社区支持下将零散的维修服务整合成体系化的便民项目。

与此同时,此次公益创投大赛的评审机制设计更凸显共治理念。由街道干部、社工专家和社区财务人员组成的专业评审团,从项目可行性、预算合理性等维度严格把关;而20位居民组成的大众评审团,则用手中的星星贴纸为心仪项目“点赞”。“看到龚莉大姐讲‘银龄互助’时的动情,我立马把星星投给了她。”居民代表陈阿姨说。这种专业与民意相结合的评审模式,让最终立项的六个公益小项目兼具服务深度与群众基础,更加贴合社区居民的所需所想。

“‘桥’不仅是地理标识,更是治理理念。”洞桥社区负责人介绍说,当这一座座“桥”聚焦代际教育、助力青少年成长、构建养老支持网络等内容,抽象的“桥”文化已转化为具象的治理效能,即将在社区搭建起六座“服务之桥”。据了解,从培育孵化到登台路演,洞桥社区用三年时间织就了一张社会组织成长网络。当社区居民从服务对象转变为公益项目设计者,当文化符号升华为治理纽带,“共织洞桥”正从愿景走向现实,每座公益“桥”的搭建,都是多元共治的生动注脚。
编辑:王梓薇
责任编辑:郑皓匀
编审:韩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