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史晓露
8月5日,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集中约谈携程、同程、抖音、美团、飞猪等五家涉旅平台企业,直指行业存在的“二选一”垄断、技术干预定价、订单毁约加价、价格欺诈等乱象。
这一行动很快在网上引发热议。这场约谈不只是地方行动,也反映出全国普遍存在的价格乱象。面对涉旅平台的价格乱象,究竟如何根治?
涉旅平台价格乱象亟需整治
“你买机票多刷几次,它就给你涨价”
“非常坑,附加费用不知不觉就给你加上了”
“严查杀熟,严罚杀熟”
“早就应该整治了”
……
记者注意到,当天贵州省约谈五家涉旅平台的新闻发布后,评论区被网友留言刷屏。为何贵州省的这场约谈备受关注?
一方面,被约谈的这五家头部平台覆盖了在线旅游、本地生活及内容电商等多个领域,用户基数庞大,影响数百万商家和消费者的权益。另一方面,此次行动直击行业顽疾,问题具有普遍性。
特别是当前正值暑期旅游旺季,消费者对平台价格乱象更为敏感,投诉明显增多。截至8月6日,新浪旗下的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投诉”显示,以几家主要平台为搜索词的投诉都超过了10万条,投诉问题涉及价格欺诈、大数据杀熟、强制收费等问题。
一名消费者反映,“在某平台下单了7月5号惠州飞乌鲁木齐的机票,下单后被平台自动取消,当时价格1620元,然后让我重新预订,等再点进去时价格涨到2100元。”
还有消费者称,“7月21日在某平台购买菏泽东至成都东高铁票时,未勾选‘全能保障服务’,但付款后仍被收取该费用。”
“平台已经成为大多数消费者购买旅游服务的首选,同时,各类旅游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对平台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从而更加造就了平台的强势地位。在缺乏有效监管以及平台垄断竞争的环境下,一些头部平台必然依靠其垄断地位来追逐不合理的、有损市场公平的利润。”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教授甘露指出。
面对悬殊的市场地位差异,中小商家必然承受较高的运营成本。
记者了解到,一些平台通过“特牌”“金牌”等合作模式,与酒店民宿签订独家协议或价格优势条款,商家可以在平台上获得搜索排名优先展示,得到更多关注和曝光。松潘鹿野茑屋民宿主理人王磊告诉记者,目前民宿客源中,平台和老客户推荐各占约50%,为了降低对平台的依赖,民宿正通过私域运营和社交媒体推广,提升自主获客能力。
不过,“特牌”模式若限制酒店供应商与其他平台合作,可能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当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要求交易相对人在多个选项中进行‘二选一’选择,以排除、限制竞争时,这种行为可能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违反了反垄断法中关于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规定。”四川志存律师事务所律师李苗表示。
整治“价格内卷”需细化监管规则
这场约谈背后,实则是涉旅平台的“内卷”困局。
今年以来,多个互联网大厂将战略重点瞄准酒旅市场。6月,京东宣布进军酒店旅游业,入驻商家可享受最高三年零佣金服务,直接挑战传统OTA(在线旅游服务)平台10%-20%的佣金模式。
此外,“补贴大战”的大火也烧到了酒旅行业。抖音发起暑期酒店大促,品牌酒店特惠6折起;淘宝闪购在重庆、杭州等少数地区上线“特价酒店”入口;美团在酒店下单页面推出“酒店住就送”专享外卖大额券……
随着酒旅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平台用户增速放缓,获客成本攀升,为保持盈利,一些平台开始向商家收取更高佣金或强制其参与促销活动,从而导致商家与平台矛盾升级。此外,一些平台依赖算法推荐、大数据杀熟等手段操纵市场,也导致价格乱象频出。
如何治理价格乱象?
此次贵州不仅要求平台全面自查自纠,还明确了违法处罚标准,其中价格欺诈最高罚50万元,哄抬价格最高罚300万元,串通、操纵客房价格最高罚500万元。
不过,甘露指出,“如果不是全局的、制度性的监管,这样的监管影响会比较有限。”
相比贵州,目前,四川尚未出台针对涉旅平台监管的专项政策或措施。“对平台的监管主要依赖游客投诉,采取个案处理的方式,未能像线下企业那样建立制度化的监管机制。”甘露认为,究其原因,主要是旅游监管部门缺乏针对平台监管的明确法律依据。
李苗也认为,在规范电商平台经营行为方面,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虽已构建了较为系统的框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等),但随着平台经济新业态的快速发展,部分领域急需完善相应规则,包括对“内卷”式价格竞争行为的规范,明确认定标准和处罚措施,对算法价格歧视(如大数据杀熟)建立更细化的监管规则,对直播电商与社交电商等新业态的责任界定等等。
记者注意到,今年6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正式通过,明确要求“平台经营者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平台内经营者按照其定价规则,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扰乱市场竞争秩序”,为恶性竞争划出法律红线。
此外,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对外公开征求意见,这是价格法实施27年来的首次修订,主要聚焦当前“价格内卷”等热点问题,透露出中央决策层以生态治理思维重构传统价格监管框架的强烈信号。
甘露认为,除了完善法律法规,还需通过行业自律、专项检查、动态监测、投诉追责和维权组织协同发力,构建多方参与的监管治理体系。
面对平台价格乱象,消费者又该如何维权?
李苗建议,消费者首先应当有收集与固定证据的意识,包括保存商品页面截图(含价格、促销承诺)、录屏下单过程、保留支付凭证及沟通记录等。在收集并固定证据后,消费者可以通过与经营者协商、向平台投诉、向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投诉、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以及通过民事诉讼等方式与渠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编辑:金艳
责任编辑:余凤
编审:喻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