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张熠
自贡融媒记者 王汉卿
微风拂过自贡大安区江姐村的“丁丁扎染艺术馆”,悬挂的染布如彩蝶翩跹,与院中“守艺人染坊”的牌匾默然相望。这里是丁永超的一方天地——一个将千年扎染技艺从乡土花布点化为当代艺术的“守艺人”。
指尖翻飞处,白布悄然蜕变。工作台上,玫红、鹅黄、深红各色染料静待调遣。丁永超双手如蝶舞动,撮皱、捆扎动作行云流水,丝线松紧疏密间,已悄然勾勒出未来的奇幻图案。染液浸透,布料渐次晕染出温润层次。当作品在院中随风轻扬,时间仿佛在色彩褶皱间流淌出诗的韵律。
这位大安区意象扎染非遗传承人的指尖,蕴藏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1990年,还是川美学子的他淬炼出丁式“去色染法”“混色染法”,打破传统扎染的具象桎梏,凭近40幅作品叩开四川美院陈列馆大门,此后,四川省美术馆与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接连为其办展,震动业界——传统“捏蛾儿花”的蓝白实用布匹,在他手中蝶变为融合十二生肖、铜车马、脸谱等众多具象性图案的艺术珍品。
“扎是技法,染是变化。”丁永超道出扎染的灵魂。历经商海沉浮,1999年一只阳台蝴蝶的翩跹,让他顿悟回归艺途。2015年丁丁扎染艺术馆落成,四大系列作品在此生辉:《幻蝶》铭记生命顿悟的灵光,《无相》融汇佛学禅意的空灵,《家园》展现宇宙星辰的浩瀚,《符号》深掘汉字文化的精髓。
2018年,他化身中宣部微电影《非遗传扬人》主角,身影随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片闪耀全国9000家影院。“非遗不仅要传承更要传扬”,他敞开艺术馆大门,从孩童到高校学子,带领人们体验捆扎浸染的魔法时刻。
从阳台蝴蝶的救赎到宇宙星辰的浩瀚,丁永超以布为纸、染为墨,将千年技艺淬炼为直抵人心的艺术语言。当一匹匹素布在他手中化作漫天星辰或涅槃彩蝶,我们见证的不仅是非遗的活态传承,更是一个民族将古老智慧融入当代审美的文化自信。











编辑:宋姿熠
责任编辑:尤洋
编审:喻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