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画”之意 妙笔丹青绘天地文章|道义解字

2025-08-08 19:10 四川新闻网

0

分享

“画”字是会意字,最早的“画”字见于商代甲骨文,从聿从交叉的“圆规”形,像手持笔以规画的样子。到西周时,交叉的“圆规”被田地形的“周”字取代,描绘用手划分地界的情景。秦汉时,小篆“画”字在偏旁“田”的字形上加四个代表边界的笔画,字形基本统一,隶书和楷书承袭此形态。现代简化字“画”,是用田加四界这个字形的局部代替整体。《说文》说:畫,是划分田地的四界;聿,所以画之。画者,状物之形,写意之道。

一直以来,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书画是同源的。元代赵孟頫作的《题秀石疏林图》诗就指出:“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书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中国书画和诗文词赋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东晋著名绘画大师顾恺之的传世名作《洛神赋图》就是根据东汉末年著名才子曹植的《洛神赋》创作。《洛神赋》对洛神的呈现是非常简约的,但《洛神赋图》中洛神的形象是非常生动的,具有顾恺之的个人特点、时代特点,以及他对于典雅淑女的形象概念。王道义认为,“顾恺之对洛神的刻画,不是只写一个背景,而是从她的正面、侧面等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描述。我们称之为‘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这些我觉得都是中国绘画与文学水乳交融的重要表现。”

居桃源胜境,游逍遥无极。苏轼写的前后《赤壁赋》探究天地间的意义,文徵明等画家把苏东坡游赤壁画入画中。画可以观、可以游、可以居一隅而观宇宙之大。苏轼创作的宋词《赤壁怀古》中“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画”字,绝非简单的景物复写。它将长江滚滚、赤壁苍苍的壮阔,与千古英雄的伟业豪情熔于一个“画”字,既见自然之瑰丽,也含人文之沉雄。当后人吟诵“江山如画”的时候,不仅能触摸到古人感知世界的温度,更能读懂一个民族对美与文明的永恒坚守。王道义认为,在当代我们也要考虑如何一起高擎先贤所传的这一支凌云健笔,书写新时代最美丽的华章。

编辑:金艳

责任编辑:余凤

编审:喻佳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