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3万亩水稻制种基地迎来丰收 达州大竹用“好种子”夯实天府粮仓

2025-08-11 19:50 达州融媒

0

分享

八月的川东大地,达州市大竹县3万亩制种基地稻浪翻滚,收割机穿梭其间,满载稻谷的卡车驶向烘干房,一派丰收盛景。作为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金黄稻浪里藏着大竹县的“制种密码”。这里以“订单农业+全链服务”为增收途径,通过党员干部一线护航、智慧平台云端监管、“基地+企业+农户”产业链赋能,更有科技加持与品牌塑造双轮驱动,在筑牢天府粮仓的路上书写着精彩篇章。

订单“牵线”

小农户搭上产业增收快车

大竹县高明镇同心村枝支坝的水稻制种基地里,金黄的稻穗饱满沉重,把秸秆压得弯下了腰。收割机“突突”地在田间来回穿梭,切割刀卷着稻穗吞进机身,切割和脱粒的声响不断传出。田埂边的水泥路上,满载稻谷的卡车一辆接一辆,朝着烘干房的方向驶去。

“我流转了137亩田,今年亩产170公斤,比去年还多!”种植大户孙大平望着连片稻田,眼角的笑纹里盛着喜悦。今年是他投身制种事业的第二年,“我之前一直种常规稻,去年专合社的朋友建议我搞制种,说收成好的话,收入能达到常规稻的三至五倍,于是就想试试水。”这一试,孙大平便尝到了甜头。

孙大平说:“制种稻可比常规稻‘金贵’得多。插秧得对齐行距,扬花要盯着花期,去杂得瞪大眼睛挑,哪步都容不得半点含糊,一定要多用心,多下功夫。”

新手闯制种江湖,全靠专业力量托底。高明镇里每个制种农户,身后都跟着技术“靠山”。

“我们26个技术员,从播种到收割全程跟着。”71岁的周庆全是大竹县周全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46年制种经验让他成了当地“活字典”:“我们以高明镇为核心,辐射周边乡镇,服务面积超1.1万亩。合作社搞订单农业,按种业公司需求给农户供种子、农药、肥料,前期费用全由合作社垫支,收获后再统一结算,老百姓到手的,是实打实的净利润。”

全链“护航”

从春耕到秋收的精细守护

八月上旬,暑气未消,高明镇的制种田已铺展成金色海洋——水稻制种迎来收获“黄金三天”。镇里的党员干部全扑在田里,有人蹲在田埂边调度收割机,确保“无缝衔接”;有人穿梭在稻穗间协调人员,生怕耽误片刻,大伙都在与时间赛跑,要让每一粒种子都颗粒归仓。

“水稻制种的收割期就这‘黄金三天’,一天都耽误不得!”高明镇党委副书记吴春波说,“我们调集了120台收割机,还成立了党员突击队,每块田都定了人盯、定了人管,绝不能让一粒种子‘掉队’。”作为大竹县水稻制种核心区,这里的制种田每亩能给农户增加上千元收入。

为护好这份“金色收益”,高明镇早已织密了全环节服务网:春耕时,农业专家驻点开“田间课堂”,手把手教农户浸种催芽、疏密定植;生长期,党员技术骨干每周巡田,病虫害监测、水肥管理手把手指导;收割前,专门给收割机手“划重点”,脱粒操作标准再三叮嘱……从种到收,全链条精细服务托举着产业“长势”。

“在制种的每个质量‘关卡’,我们都分片分组扎到基地里。”大竹县种子管理站站长付燕说,“隔离条件、亲本纯度、花期是否相遇、病虫害防住没……每一项都得达标,这是种子质量的‘生命线’,更是农业生产的‘安全线’。”

据介绍,全县创新“基地+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搭建起“订单种植+标准化生产+统购统销”产业链,重点培育制种大户、能手和专合社。目前,150个规模化新型制种主体已经成长起来,带动农户年人均增收超6000元。

产能提上去,品牌更要立起来。大竹县聚力打造“大竹种、放心种”,2021到2024年,累计4000多亩水稻种子通过质量认证,各项指标全超国家标准,基地种子合格率稳定在99.5%以上——这串数字,正是“放心种”最硬的底气。

云端“赋能”

国家级制种大县的进阶之路

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杂交水稻制种“黄金区”,大竹县常年稳定3万亩制种面积,高明—周家—童家连片万亩示范带绵延起伏,2022年更跻身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高明镇优质制种园区获评市级现代农业园区。

“我们建立了智慧种业监管平台,集成气象预警、虫情测报、图像视频采集等功能,完成种子生产基地上图入库年度更新,实现了制种监管信息化。”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帅指向监控屏,种子基地上图入库动态更新,让制种监管迈入“云端时代”。依托制种大县奖励政策,大竹加快推进现代化种业基地建设,全县85%以上的制种田实现标准化改造;新建集中种子烘干中心2个,农户自建烘干点20处;1000余台套无人机、插秧机等农机装备升级换代,良种保供能力持续夯实。

田埂上的创新活力同样蓬勃。省农科院、西南科大等6名专家扎根田间,150亩科研测试基地与200亩优质示范基地里,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不断突破。5000亩稻田接茬蔬菜、中药材,1000余亩“水稻+油菜”双季制种接力生长,5000亩玉米制种同步铺开,“水稻制种+N”模式让土地四季不闲。

同时,该县坚持外引内育做强优势制种企业10家,引入种业龙头大北农,支持旗下四川金色绿丹在童家镇建设现代化的种子烘干加工中心、种子仓储中心及育秧中心,进一步提升企业生产能力。

“下一步,我们将以稳定种子生产基地、提高种子质量为核心,实现种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夯实种业根基。”王帅告诉记者,大竹县以保障农业良种化水平和种源供给安全为重点,创新基地建设和发展模式,推动优势基地与优势企业合作共建,努力构建与国家级制种大县相适应、具有先进水平的现代种业体系。

编辑:胡倩

责任编辑:陈翠

编审:张宏彦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