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4.9亿元投资撬动12.6万亩产业变革!甘孜色达走出“修复-生产-分红”闭环路

2025-08-11 20:16 甘孜州传媒中心

0

分享

从“靠天放牧”到“全链腾飞”,甘孜色达县牦牛现代农业园区以4.9亿元投资撬动12.6万亩产业变革。作为全国重点牧业县,色达县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牧民参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牦牛全产业链体系,2024年产值突破2.96亿元,带动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继2022年斩获四川省三星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后,2024年跃升为四川省五星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在畜牧产业振兴新路上,为高寒牧区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色达样本”。

图片

日前,记者走进色达县牦牛现代农业园区服务中心实地探访。在动态沙盘前,色达畜牧业发展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历史沿革通过5个章节娓娓道来;此外,一条清晰的产业脉络映入眼帘——“一园一带四基地”的空间架构,将12.6万亩土地整合为有机整体。这种设计并非简单的物理划分,而是通过“草-畜-人”三元协同机制,实现生态承载力与产业效益的精准匹配。

鼠荒地的绿色“逆袭”

图片

园区“一园一带四基地”的产业格局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生态修复带与牧草种植基地巧妙结合。“累计治理退化草地2.5万亩,使植被盖度提升50%以上,带动36个村通过土地流转实现稳定增收。”在“药+饲草”混播技术章节部分,色达县农牧农村局副局长李建介绍,色达县聚焦草原鼠荒地、沙化地生态修复,探索出了“药+饲草”混播技术治理退化草地新模式。昔日的鼠荒地如今重现绿意,不仅为牦牛提供了优质饲草,更培育出唐古特大黄等道地药材。这种“修复-生产-增收”的良性循环,生动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图片

近年来,色达县持续推动把生态修复和牧草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积极推进高原适应生长牧草培育,通过省州县三级专家联合攻关,成功培育出多种优质牧草。其中,抗旱性强、营养价值高、植株高大、生长速度快的虉草,创下亩产鲜草4吨的纪录。“这是我们培育最成功的牧草,草种小而贵,目前全国仅极少数高寒牧区在小面积的种植。虉草种上一次,十年不需要管理,株径能长到2米高。”李建介绍道。

图片

草种子均匀的推进专门为其设计的培育盘,并为其盖好“被子”,待种子抽苗后,送到水培区让其慢慢生长,种苗长到10公分,就可以移栽到露地。在饲草繁育基地的大棚里,长势喜人的虉草已进入抽穗期。李建表示,“通过逐年不断繁育种苗和种子,不断扩大种植面积,计划用五到十年把色达建成全国最大的虉草育苗和种子供应基地。

图片

和虉草一起在11个大棚里“安家”的,还有柳兰、食药同源的中药材和30余种濒危植物。其中,兼具观赏性、营养价值超燕麦的柳兰,成为了大棚里的“新宠”。李建介绍,“柳兰不仅开花,还是非常优质的牧草,试种推广成功后,将成为高寒地区‘观光+牧业’融合发展的标杆品种。”

这些培育出的种子,既是草原生态修复的“钥匙”,更是现代化畜牧业的基石。它们不仅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升级的双赢,同时也有效解决牲畜冬春两季补饲和抗灾保畜等难题。

智慧牧业“重塑”牦牛产业品质

图片

走进牛满园牦牛养殖场,记者看到披着黑缎和白缎“长袍”的“高原绅士”用餐结束后,迈着云朵般轻盈的步子在牛舍的活动区域来回踱步“消食”。据了解,该养殖场有4栋牛舍,单栋牛舍面积约3000平方米,单栋最多可以养殖牦牛500头,养殖场每年的出栏量稳定在6000至8000头。

李建告诉记者,养殖场创新采用“4218”标准化育肥体系:精选收购牧民散养的4龄200公斤以上牦牛,通过科学配比饲料与精细化饲养管理,实现100天内日均增重0.8公斤的直线育肥效果后,再转入终末育肥阶段,全年可出栏三至四批次。

图片

“园区正在进行智慧牧场的升级改造,预计8月底投入使用。”李建表示,升级后平台将通过数据整合分析,实现牦牛养殖的远程实时监控,精准解决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给牦牛安装智能芯片,以便时实掌握它每天的生长情况、增重情况、活动情况,再根据牦牛每天的进食情况,自动分析需要给牦牛配比的饲草料,从而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

创新共赢机制守护牧民“生态碗”

图片

按照色达县委、县政府坚持建大园区、大建园区的思路,从2019年起,色达县牦牛现代农业园区开始规划建设。该园区以牦牛产业为主导,引进8家企业,通过6年的建设,牧草种植、牦牛养殖、良种繁育、屠宰加工、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等牦牛全产链条基本形成。园区总产值近3亿元。

图片

在藏源曌美乳制品公司的加工场储存仓库内,一瓶瓶纯牦牛奶饮品整齐摆放。“工厂的所有原奶要经过树脂过滤、巴氏杀菌等9道工序,最终经过实验室的检测,出具检验报告,才能安全地送到消费者的手中。”公司技术人员张耀介绍,在制奶的过程中,国内权威的顶级乳制品研究专家长期提供技术支持,工厂以离心净乳、纳米乳化、梯度杀菌净化法锁住牦牛奶的原始营养,真正达到“出厂即纯净”的品质标准。

园区乳制品加工采用“企业+合作社+集体牧场+养殖大户”模式,面向全县收购牦牛鲜奶,今年收购原奶量预计500吨,能够带动全县2000户牧民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去年,卖牛奶加上年底利润二次分配,家里仅牛奶就收入4.2万元。”色达县翁达村村民昂旺高兴地说道。

图片

色达县通过园区建设推动全县草原畜牧业的转型升级,如今园区已是色达县畜牧业转型升级示范点。目前,园区所有企业都跟当地群众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群众可以通过资产入股、原材料的销售、土地流转、就近务工和分红等多元模式来实现每年的稳定增收。

图片

“从2020年至今,园区累计给群众的分红达800多万元。”李建告诉记者,色达牦牛、色达牦牛肉、色达酸奶、色达黑青稞、色达藏香猪肉还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有机产品认证证书3个,县域公共品牌“福地色达”商标完成注册,园区内企业已经全部完成授权,公共品牌使用率100%。下一步,色达县将继续布局建设牦牛系列的产业链条,积极推动园区基础设施改造和提升,大踏步向国家级农业现代示范园区目标迈进。

图片

在海拔3800米的育苗大棚里,记者看到虉草嫩芽穿透培养土的那一刻,突然理解了农业工作者常说的“草木精神”。这种在极端环境依然向上生长的力量,恰是甘孜高原牧区转型的最佳隐喻。当传统牧业插上科技翅膀,“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法则,正在甘孜高原得到最生动的诠释。

编辑:胡倩

责任编辑:陈翠

编审:张宏彦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