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充市高坪区以“丝绸源点”为品牌引领,坚持“工业为核、文化为魂、旅游为翼”,通过系统性升级改造与创新性文化挖掘,让六合丝厂这一老工业厂区焕发新生机与魅力,成为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独具特色的六合丝绸博览园。
老厂区蝶变:从生产车间到文化地标

8月6日,记者漫步在位于高坪区都京街道的六合丝厂景区,时光仿佛在这里放慢了脚步。青砖灰瓦的老厂房错落分布,木质门窗上的纹路记录着岁月痕迹,道路旁的绿树与张澜手植古桑交相辉映,让这片百年厂区既有工业遗产的厚重感,又不失自然生机。
“每一块砖瓦都藏着故事,每寸丝绸都带着历史温度。”游客弋岚一边用手机拍摄老厂房,一边感叹,“来这儿不像逛普通景区,更像走进了丝绸文化的时光隧道,眼睛看不够,心里也装得满满当当。”
六合丝厂景区的蜕变始于2022年。六合集团借着天府旅游名县创建的东风,对六合丝绸博览园31个子项目进行修缮,坚持“修旧如旧”原则,让老建筑在保护中“活”起来。如今,硬件设施升级让游客体验感倍增,研学活动、非遗体验等项目更让这里跳出了“生产工厂”的单一标签,成为集文化教育、休闲旅游、艺术熏陶于一体的城市新地标。今年上半年,40万人次的游客量和4000余万元的旅游综合收入,正是这场蜕变的最好印证。
全链发力:从丝绸源点到产业矩阵

在六合丝厂的文创展厅里,“绫、罗、绸、缎、锦、纺、绒”七大工艺制成的产品琳琅满目——既有融入传统纹样的丝巾,也有结合现代设计的家纺,每一件都透着丝绸文化的底蕴与时尚感。“我们深挖六合百年历史与丝绸技艺,让老手艺长出新模样。”产品经理田黎力拿起一款刺绣书签介绍,这些兼顾文化内涵与实用价值的文创产品,成了游客争相带走的“丝绸记忆”。
历经百年发展,六合丝厂已构建起从栽桑养蚕到终端消费的完整产业链,是中国西部现存最完整、规模较大的缫丝业活态遗产。“丝绸源点”称号、“中华老字号”荣誉、第五批国家工业遗产、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这些标签背后,是其从单一生产向“产、文、旅”融合的跨越。
对于未来,六合集团副总经理林森有着清晰规划:“既要深挖工业文脉,建强丝绸研学基地,也要推动老工艺与新技术融合,拓展高端家纺、健康医美等新领域。同时联动阆中古城、朱德故里等资源,让南充丝绸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当前,南充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万千气象看四川·文旅融合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南充专场相继召开,进一步明确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巴蜀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的信心和决心。
高坪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袁钢表示,南充市委全会赋予的“中国绸都·丝绸源点”品牌使命,为高坪文旅发展指明了方向,接下来,高坪将加速推进4A级景区创建,建好六合丝博园、嘉陵江文化产业园,让千年绸都在新时代的丝路上焕发新活力。
编辑:胡倩
责任编辑:陈翠
编审:张宏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