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自贡市民 蘑菇“野”趣藏危机 医生呼吁遵循“三不”原则

2025-08-13 10:45 自贡网

0

分享

MEITU_20250611_171220346.jpg

自贡融媒记者 幸维微 李婷

近期,雨水充沛,野生蘑菇大量生长,然而这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食用风险。日前,记者从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急诊科获悉,近段时间,该科室已收治了11例因食用自采野生蘑菇中毒的患者。经全力救治,患者均已转危为安。
“食用野生蘑菇中毒风险极高,死亡率也高,预防是关键。”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江从兵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国毒蘑菇种类繁多,已发现435种,尤其是含鹅膏毒肽的蘑菇,如致命鹅膏、灰花纹鹅膏等,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元凶”, 占死亡病例的95%以上。这些剧毒蘑菇外观常与可食用菌极为相似,非专业人员极难准确辨别。

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急救培训中心主任曾超也表示,鹅膏毒肽等毒素耐高温、耐晒、耐干燥,常规烹饪无法破坏。其导致的急性肝损害型中毒病死率可高达80%,是我国食源性疾病中病死率最高的一类。

近期,在他们救治的案例中就有一起因误食“鸡腿菇”而中毒的案例。詹大爷在竹林发现并采摘了自认为是“鸡腿菇”的野生蘑菇,全家食用后不久,三人均出现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他们强忍3小时见症状未缓解,紧急就医,经救治才好转。对此,江从兵解释道:“真正的鸡腿菇无毒,但极易与剧毒蘑菇混淆。毒蘑菇中毒症状多样,早期多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炎表现。最凶险的是肝损害型中毒,潜伏期较长,常在进食后6小时以上才出现症状,有时可达20小时。”

江从兵医生还特别提醒,肝损害型中毒有一个“假愈期”,这是关键的危险期。胃肠炎症状可能在1至2天后暂时缓解或消失,患者误以为好转,但此时毒素正在悄无声息地严重损害肝脏。通常在中毒后2至4天,病情会突然急剧恶化,出现黄疸、出血、肝衰竭、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面对毒蘑菇中毒的严重性,江从兵医生紧急辟谣了一些不靠谱的辨别方法,如“颜色鲜艳的才有毒,色淡普通的无毒”“蘑菇与银器、生姜、蒜、大米同煮变黑就有毒”“长在清洁草地或松树、栎树上的无毒,长在阴暗潮湿处的才有毒”“有虫吃的蘑菇无毒”等。他表示,这些方法统统不靠谱,很多剧毒蘑菇(如致命鹅膏)长相朴实无华,毒蘑菇也不一定使银器、生姜等东西变黑。并且蘑菇生长环境与毒性无关,对虫无毒的蘑菇,对人可能是剧毒。

那么,万一误食毒蘑菇应该怎么办呢?曾超医生给出了救命法则:立即拨打120,清楚告知地点、症状、食用蘑菇情况。在清醒时催吐,大量饮用温开水或淡盐水,用筷子或手指刺激咽喉部催吐,反复多次,尽量排出胃内残留物。但昏迷者禁止催吐,以免窒息。同时,尽可能保留吃剩的蘑菇、呕吐物或排泄物样本,这对后续快速鉴定蘑菇种类、精准治疗至关重要。或是尽快就医,告知病史,务必详细告知医生食用野生蘑菇的经过、时间、种类(如有照片或样本更好)。在医生指导下,早期口服活性炭可帮助吸附肠道内残留毒素。
最后,两位医生共同呼吁:野生蘑菇中毒风险极高,后果严重,切勿抱有侥幸心理。为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请严格遵守“三不”原则:不采摘、不买卖、不食用。即不要凭经验或民间方法自行采摘野生蘑菇;不要购买来源不明、辨识不清的野生蘑菇;绝不尝试食用任何野生蘑菇。一旦误食出现不适,务必立即就医,切勿延误。

编辑:郑皓匀

责任编辑:张翠娜

编审:张宏彦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