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当清晨的阳光洒在龙万乡五余村稻田示范基地,呈现出一派繁忙丰收的景象,工作人员正在对29个实验性水稻品种进行紧张收割测产。这一举措是县农业农村局、龙万乡与省农科院、隆平高科种业公司合作,积极探索水稻种植优化、推动“中稻 + 再生稻”生产模式发展的重要实践。

龙万乡作为富顺再生稻生产发源地,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粮食生产。近年来,该乡不断加大对“中稻 + 再生稻”生产模式的推广力度。今年,全乡水稻种植面积达19925亩,预计中稻总产量可达12000吨。同时,计划蓄留18000亩再生稻,致力于提升蓄留成功率与单产,确保粮食稳产增产。

此次参与测产的“玮两优”“晨锋优”等29个水稻品种,是在龙万乡“中稻 + 再生稻”示范基地进行试验性种植的品种。从育秧到收割,生长周期约150天。种植过程中,采用生物防控技术进行田间管理,有效预防病虫害,保障水稻谷桩壮实,稻穗长度约25厘米,稻谷饱满金黄。“这个品种的稻子很压手,比我之前种的重多了,穗长颗粒数多,预计亩产能达700公斤,来年我也要种这个品种。”参与收割的五余村村民雷大贵高兴地说道。

“因为要蓄再生稻,所以我们在选择品种时,会优先考虑抗逆性好、再生力强且生育期适中的品种,这样才能实现中稻和再生稻双高产。”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夏理表示。后续,这些水稻将在实验室经过晾干计重等环节,综合分析生育期、米质、再生能力等指标,以确定最适宜在富顺县推广种植的品种。
“我们就是想通过实验种植测产,让农户更加直观地看到新品种水稻的丰产,找到适合我乡种植推广的水稻品种。”龙万乡农业中心技术人员景本刚告诉笔者,“等测产结果出来后,我们会精心挑选优秀品种,在我乡进行推广种植,进一步推动我乡粮食生产总量再上新台阶。”

近年来,龙万乡通过不断优化种植模式与品种筛选,正努力为全乡粮食生产稳步提升,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注入强劲动力。(万聪)
编辑:余凤
责任编辑:陈翠
编审:张宏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