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4日,笔者来到邓井关街道春光村高标准农田水稻示范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金灿灿的稻田,沉甸甸的稻穗饱满低垂。田间,水稻收割机来回穿梭,轰鸣声不绝于耳,不一会儿,装满稻谷的收割机便开到田埂边,将收割好的水稻卸货装车。春光村13组村民付家全看着黄灿灿的稻谷,难掩丰收的喜悦,他说道:“我这里有两亩多田,请人工收割要8、9个工人,花费两千多元,喊村上的收割机来,40多分钟就完成了,又省力又省时。”

这高效的丰收背后,是春光村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村集体经济服务能力上的双轨发力。近年来,春光村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500余亩良田实现“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为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奠定了坚实基础。更关键的是,村集体精准利用中央和省级财政扶持资金,购置现代化收割机等农机设备,直接服务于本村农户。

春光村今年的中稻种植面积达4000余亩,为确保粮食产量和质量,村委创新推出“一条龙”服务模式,从翻耕、播种、施肥、打药直至收割,全程提供技术指导与机械化支持,预计今年全村中稻总产量将突破2800吨。轰鸣的收割机驶过春光村的沃野,不仅卷起沉甸甸的稻谷,更收获着集体经济的硕果。(李旭)
编辑:余凤
责任编辑:陈翠
编审:张宏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