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巴蜀美食丨梓潼这碗“绿色”,香迷糊了

2025-08-14 17:04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

0

分享

图片在川北蜿蜒的金牛古道旁,坐落着一座浸润千年文脉的小城——绵阳梓潼。这里不仅有香火鼎盛的文昌祖庭,更藏着一碗令本地人魂牵梦萦、让外地人回味无穷的非遗美食——梓潼片粉。从古时小吃到现代烟火,这碗晶莹剔透、口感滑嫩的片粉,始终是梓潼最鲜活的文化印记之一。

一

自秦昭襄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85年)设县以来,梓潼这座小城便在华夏大地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作为古蜀道上的重要驿站,梓潼见证了朝代的更迭、民族的融合,从秦汉的开拓进取,到唐宋的繁荣昌盛,再到明清的沉淀传承,每一段历史都在这里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迹。

关于梓潼片粉的起源,流传着几个脍炙人口的传说。尤为生动的当数清朝光绪年间的故事。相传梓潼东坝有一位仇姓厨师,在为人操办宴席时,偶然发现淀粉浆遇热凝结成晶莹透亮的薄片。这位颇具巧思的厨师灵机一动,将其切条调味,竟成就了一道令人回味无穷的美味。经过反复试验和改良,他以绿豆、豌豆、红薯淀粉为主料,加入井水和新鲜菜汁,最终创制出了这道让梓潼人引以为傲的片粉。

二

2011年,梓潼片粉制作技艺被列入四川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背后是近乎苛刻的传统制作工艺。按照传统做法,匠人们需要将青菜汁、韭菜汁(主要取其鲜翠欲滴的色泽和天然清香)与绿豆(或豌豆、红薯)淀粉调制成粉浆,舀入平底圆形金属锅中荡平,放入沸水锅中轻轻摆动。待粉浆受热逐渐凝固成薄膜状后,将平底锅提出浸入凉水中冷却。这个过程中,火候的掌控至关重要:时间太短则“收汗”不足,影响粉皮成形和口感;时间过长又会影响口感和色泽。

冷却好的粉皮需要小心地从平底锅上分离,平铺在案板上。最后用刀将层层码放的粉皮切成约两指宽的长条,食用时一片片撕开,因其薄滑透明,故称“片粉”。

梓潼片粉色绿质嫩,柔滑而富有弹性,整洁而层次分明。食用时讲究调料搭配,多配以麻辣酸香调料,浇上豆豉酱汁、窝油高醋,佐以辣椒香油、大蒜芥末。观之绿盈水泛,食之麻辣鲜香,嚼之柔韧弹牙。无论冷食热食俱佳,清嫩爽口,阴阳相宜,鲜味独特。

无论是作为小吃还是主食,梓潼片粉都深受人们喜爱。炎炎夏日,一碗凉拌片粉清凉爽口,开胃解暑;寒冬时节,一碗热气腾腾的片粉暖身暖心。在梓潼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售卖片粉的小店,食客们围坐一堂,一边品尝美味片粉,一边闲话家常,浓浓的烟火气息弥漫在这座小城的空气中。

图片
梓潼片粉 图据梓潼发布
三

每年农历二月初三,在梓潼县文昌庙会的美食节上,片粉当仁不让地成为主角。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展示制作技艺,游客不仅能见证从粉浆到片粉的神奇蜕变,更能亲手体验摊粉皮、调酱汁的DIY乐趣。

据不完全统计,如今梓潼县城的大街小巷仍分布着200余家片粉店,其中不乏传承三代的老字号。过去,尽管梓潼片粉声名远播,却难以走出县城。究其原因,唯有梓潼当地特有的水质,才能成就片粉的独特筋道——抖而不散,食之柔韧。如今,随着工艺革新,梓潼片粉已开发出水片、干片等多种包装,不仅成为当地人日常享用的便捷小吃,更化身为馈赠亲友的特色伴手礼。

这道承载千年文脉的川北美食,正以崭新姿态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当筷子挑起晶莹的片粉,酸辣鲜香在舌尖绽放的刹那,品味的不仅是粉皮与调料的完美融合,更是千年古道的马蹄声声、文昌宫里的祈福絮语,以及代代梓潼匠人掌心的温度。

撰文/白云苍狗

编辑:余凤

责任编辑:陈翠

编审:张宏彦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