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玉皇村,金色稻浪在微风中起伏。8 月 15 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稻田时,三道红色身影已忙碌在涂大爷家的田地里:驻村第一书记陈明星挽着裤腿,手中镰刀划出利落弧线;队员熊鹰正耐心指导村民调试脱粒机;罗雷武则扛着沉甸甸的稻谷来回穿梭。他们身后,一面鲜红的党旗在稻田边猎猎作响。

一支特别的 “秋收突击队”
早在稻穗初泛黄时,陈明星就带着队员开启 “巡田走访”。他们发现,玉皇村像涂大爷这样秋收有困难的农户还有 9 户 —— 有的是留守老人独自生活,有的因家人伤病缺乏劳力。工作队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各家难题:张家缺收割人手,李家少脱粒工具,王家的稻谷晾晒场地不足……
“绝不能让一粒粮食烂在地里!” 工作队连夜商定帮扶方案。次日清晨,村里的大喇叭响起招募志愿者的通知,不到半天就有 8 名党员主动报名。一支由 1 名村干部带队、驻村干部与党员志愿者共同组成的 “秋收突击队”,就此组建完成。
稻田里的 “技术能手”
队员熊鹰虽非机械专业出身,却凭着对农机设备的浓厚兴趣,常利用空闲钻研农业机械知识。秋收前,他特意走访周边多个农机站,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请教脱粒机操作技巧与故障排查方法。“我就喜欢琢磨这些机器,” 熊鹰腼腆地笑着说,“能帮乡亲们减轻劳动强度,再累都觉得有成就感。”

他为村民推荐的简易脱粒机,不仅操作简单,效率还比传统手工脱粒提高三倍。“以前最愁脱粒,弯腰累得直不起腰,现在站着就能把活干了!” 村民李婶一边熟练操作机器,一边笑着夸赞,“小熊教得特别耐心,我们这些老骨头一学就会。”
从 “帮我收” 到 “一起收”
工作队的实干与付出,悄悄感染了整个玉皇村。起初在田边旁观的老党员周叔,主动回家取来镰刀加入收割队伍;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得知消息,趁假期提前返乡帮忙;就连放暑假的孩子们,也自发组成 “送水小分队”,顶着烈日给田间劳作的人们递上凉茶。“看着驻村干部衣服湿透贴在身上还不停手,我们哪好意思一直站着看?” 村民王大姐擦着额头的汗说,手里的镰刀却没停下节奏。

这场自发的助农秋收行动,是驻村工作队深入践行 “我为群众办实事” 的生动缩影。队员们以泥土为伴、与汗水同行,不仅将沉甸甸的稻谷收进村民粮仓,更把驻村帮扶的 “责任” 二字,深深镌刻在这片滚烫的土地上,将党和政府的关怀稳稳送到群众心坎里。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荣县留佳镇玉皇村驻村工作队将继续保持俯下身听民意、沉下心解难题、融入情办实事的务实作风,让为民服务的旗帜在希望的田野上高高飘扬,让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一寸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宋红斌 李昶)
编辑:冯方湲
责任编辑:金艳
编审:吴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