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处暑,
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
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
处,止也,
暑气至此而止矣。
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结束。
故处暑即为“出暑”,
天地间,乾坤之气开始逐渐肃杀,
鹰隼翱翔捕猎,农作物也迎来了丰收。

一候鹰乃祭鸟
指老鹰自此日起感知到秋日肃杀之气,开始捕猎鸟类,并像人类祭祀上天一样把猎物排成一排。
二候天地始肃
枝叶萎缩、凋零叫做肃,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
三候禾乃登
“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五谷丰登。

春捂秋冻 不得杂病
初秋暑热尚未退尽,不宜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秋冻顺应了秋天阳气内收的养生需要,适宜的凉爽刺激,为冬季做好了耐寒的准备。正如《养生要集》中说:“冬季棉衣稍宜晚着,仍渐渐加厚,不可顿温,此乃将息之妙矣。”但要根据情况灵活判断穿多少衣服,要冻得适度才行,以自身感觉不过寒为准。
少辛增酸 温补清热
处暑节气自然界阳气开始收敛。在饮食上应遵循一个重要原则:“少辛增酸”。减少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和花椒等的摄入,这些食物容易耗散肺气,导致身体发凉。适宜食用一些酸味食品来收敛阳气,最常见的莫过于葡萄了。还可吃一些温补食物和清热安神之品,主食以吃精白面补气为好,喜欢吃红枣、桂圆者,早晨可吃几颗。此外,这个时节应少食生姜,生姜属热性,加上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古代医书也有记载:“一年内秋季不食姜,一日内夜间不食姜”。
宜食:红枣、胡萝卜、豆腐、银耳、莲子、蜂蜜、黄鱼、海带、葡萄、石榴等。
忌食:生姜、葱、韭菜、辣椒、羊肉等。

“处暑”原来一直读错了?
处暑的“处”在此作为动词,读三声。
《说文解字》曰:“处,止也。”
处暑(chǔ shǔ)表示气温由炎热向凉爽过渡的变化趋势,意味着暑气终结、炎热结束。
民间有时会借用入伏、出伏的说法,把处暑叫作“出暑”,表示从暑热天气中出来了。
编辑:金艳
责任编辑:冉华阳
编审:吴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