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球厅曾是19岁湛江青年小黄眼中最浪漫的相遇地。2024年,他在这里结识了自称“福建干部家庭千金”的17岁少女小周。当两人迅速坠入爱河同居时,小黄不知道,自己已成为女友精心设计的“跨国商品”。2025年2月2日,一场以爱为名的泰国之旅,最终在泰缅边境变成生死劫——小周借口“接人”消失后,持枪暴徒将小黄押往缅甸“凯旋电诈园区”。在那里,他得知自己被深爱的女友以10万元明码标价出售。
在园区黑暗的囚室里,剃头、毒打、电击成为日常。当小黄家人凑齐35万元赎金时,他已被折磨至永久性耳聋。由于中国《刑法》中“拐卖妇女、儿童罪”未涵盖成年男性,小周仅被以“诈骗罪”起诉。法律条文与现实暴行之间裂开触目惊心的鸿沟,当活人被当作商品交易时,法律竟按性别划分保护等级。
笔者不禁好奇,这个未成年少女如何完成跨国贩卖的精密操作?从联络缅北园区、安排武装接应到跨境转运,绝非一人之力可为,这背后是否有产业链?同样,此案撕开了亲密关系中最阴暗的背叛。小周以“缅甸家族生意”为饵灌输暴富幻想,甚至运用情感操控术让男友深信不疑。而19岁的小黄轻信“月入十万”的许诺,折射出年轻一代反诈教育的集体缺失。
这桩交易背后,是法律对全年龄人口保护的缺位,是犯罪集团利用未成年人作案的猖獗升级,更是情感诈骗产业化的危险信号。我们需要的不仅是修订《刑法》增设“拐卖人口罪”,更需要从校园到社交平台构筑立体防御网。小黄耳中的嗡鸣将伴随终生,那是35万元赎金也治愈不了的创伤。而比个体悲剧更值得警醒的是,当爱情沦为人口黑市的计价单位,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重新学会——在欲望深渊前,清醒是最后的铠甲。(黎燕)
编辑:冯方湲
责任编辑:金艳
编审:吴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