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的《四川新闻联播》关注了我省一批重大水电项目的最新建设进展。其中,看到位于甘孜州泸定县的华能硬梁包水电站的航拍画面时,不少人肯定会有疑问,这个坝不太高、库不太大的水电站,表面看上去平平无奇,为什么那么重要?关键就在于电站背后的那条“地下河”。

水电的本质,其实就是利用水位差和流量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而在咱们四川的大山里,剧烈的地势起伏让河流在穿越大山时被“切割”出巨大落差,比如大渡河、金沙江、雅砻江等河流,每公里落差可达5-10米,这种天然集中的落差,无需建造超高坝就能获得足够水位差,让水电站可以用更低成本实现高效发电,这可是妥妥的“老天爷赏饭”。

回到这次的“主角”硬梁包水电站,还有一个关键词不能忽略——引水式开发。这类电站在河流上游较低处建设一个较小的坝,然后通过长距离的压力隧洞,将水引到下游很远、落差很大地区的发电厂房。硬梁包水电站就是通过2条14.4公里的引水隧洞,将水位差从26米提升到116米来发电,其中直径达到16.7米的引水隧洞是目前的国内之最。而这样的开发方式还有“意外收获”,硬梁包水电站可以不改变河流天然径流节律,通过生态机组保障下游生态流量,每年还能放流几万尾鱼类,保障它们的洄游通道。

说到这里,我们很难不联想到前段时间备受关注的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对于这项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而言,难度最大的不是建大坝,而是挖隧道!雅下水电站也是采用截弯取直、隧洞引水的方式,把雅鲁藏布江的大转弯取直,然后在隧道延续建5个发电站,利用近2000米的高差来发电,从这个角度来说,硬梁包水电站作为“前辈”,一定可以为雅下水电工程的建设提供不少成熟经验。
编辑:金艳
责任编辑:余凤
编审:吴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