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乡村行 看振兴】10分钟运走2000斤!荣县花红村无人机首秀解“三难”

2025-08-21 10:49 荣县融媒体中心

0

分享

金秋时节,荣县留佳镇花红村的稻田翻滚着金色的稻浪。然而,与往年的“忙、赶”氛围不同,今年引入的“空中力士”无人机吊运设备,它高效穿梭于沟壑与山顶、田间与晒坝间,让秋收战场多了一份从容。

大型农用无人机空中飞行

8月19日,在花红村7组83岁村民杨海同的2亩多稻田里,村民们正有序收割。杨海同长期患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往年秋收是他最发愁的时候。他感慨道:“以前收割沟里一亩地的稻子,光从田里背回去就得3个人干一天,遇上雨天更焦愁。”

村民收割水稻

杨老汉的困境并非个例。据了解,花红村长期面临着“拦路虎”农业发展的挑战:一方面,全村有200余户家庭因家庭成员患病或严重老龄化,普遍缺乏青壮年劳动力。秋收时节,“雇工难、雇工贵”成了常态,有时日薪高达240元仍“一工难求”,不少村民对耕种望而生畏。另一方面,该村地处丘陵地带,沟壑纵横,部分稻田深藏山坳,大型农机难以抵达。稻谷从田间到晒坝,只能依靠人力肩挑背扛,不仅耗时费力,更深受天气制约。“有地无人种、人工成本高、机械进地难”的三重困境,严重制约着当地农业的发展。

小型无人机查看地形

为破解困局,花红村村两委主动思考、积极谋划,决定尝试使用无人机架设秋收“空中通道”的办法。然而,无人机吊运作为一种新方式,其实际效果、操作可行性、成本效益以及村民接受度,都需要实践检验。为此,村两委采取了谨慎而务实的试点策略:优先选择急需、困难的农户作为服务对象,进行首次应用验证。

大型农用无人机及设备

可喜的是,在致力于服务“三农”的爱心网络达人“航拍三三”无偿提供无人机吊运服务的帮助下,这项创新举措成效立竿见影。杨海同家耕种在山沟的2000多斤水稻,仅用10来分钟,就被无人机高效吊运回山顶晒坝。“无人机太好用了,帮我们解决了大难题!”杨海同的喜悦和感激溢于言表。

给无人机系上水稻

无人机在花红村的秋收“首秀”,验证了其解决丘陵地带“最后一公里”运输难题的巨大潜力,为后续推广积累了宝贵的“第一手经验”和村民信任基础。

据“航拍三三”介绍,无人机载重可达100公斤,能灵活适应复杂地形,精准完成吊运任务。对于远距离地块,无人机单次飞行10分钟就能完成人工1小时的转运量,能极大缩短稻谷从收割到晾晒的时间,有效降低天气风险。在抢收关键期,无人机每天可转运稻谷10000余公斤,相当于多名青壮年劳动力的工作量,科技赋能农业的优势十分显著。

无人机在空中吊运
无人机将水稻转运至院坝

这次试点成效,为花红村探索集体经济发展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提供了新思路:短期,继续依托社会力量和现有资源,在春耕、秋收等关键节点,为特殊困难家庭提供无偿或低偿的应急服务。长远,则计划探索建立村集体专业化服务队,力争面向全体有需求的村民,提供有偿的无人机吊运、施肥施药等可持续的科技兴农服务,收费可控制在人工成本的三分之一左右,形成“村民得实惠、集体增收益、培养本土科技农业人才”等多赢格局。(张庆麟)

编辑:冯方湲

责任编辑:金艳

编审:吴山冠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