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泸州:当人类与野生动物的距离越来越近,如何守护这份“重逢”的温暖?

2025-08-21 20:07 泸州市融媒体中心

0

分享

2020年5月,泸州市古蔺县黄荆镇村民在林间采笋时发现,一只长尾巴“大鸟”正在觅食:洁白的羽翅、墨色的腹羽、朱红的羽冠,靓丽的模样让人很是好奇。“活了大半辈子,还没见过这么好看的鸟!”村民掏出手机拍下视频,后来经林业专家鉴定,这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鹇,在泸州山区里并不多见。

“山里有只熊被困住了……”2023年5月,叙永县龙凤镇四坪村的一片山林中上演了一出真实版“熊出没”。一头黑熊陷入圈套,无法挣脱,被困在悬崖边。幸运的是,村民发现后及时报警。经过3个多小时徒步登山,5位民警与叙永县林业和竹业局5名工作人员携带专业工具赶到现场,小心翼翼地剪开陷阱。当这头“黑大个”一瘸一拐地消失在密林中时,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与他们相比,叙永县分水镇终南村村民的发现显得更为日常。2024年11月,该村民在清理家门口的沟渠时,意外发现一个灰褐色身影在扭动,走近一看,竟是一条近1米长的娃娃鱼。“没想到在家门口都能见到娃娃鱼”,村民的惊叹道出了许多泸州人的共同感受——近年来,这些曾经只闻其名未见其形的生灵,正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从黑熊获救的山林到白鹇栖息的林间,从农户门前悠游的娃娃鱼到长江里嬉戏的鱼类,泸州大地上,野生动物的“出镜率”逐年攀升。这些灵动的身影,不仅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鲜活注脚,更在无声地叩问:当人类与野生动物的距离越来越近,该如何守护这份“重逢”的温暖?

一封道歉信的重量:

“买”出来的生态债

2022年1月14日,《川江都市报》的一则中缝广告引发了泸州市民的热议。“本人因购买象牙制品,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向公众道歉,并倡导大家知法守法,提升环境保护意识……”这封署名为“王某”的道歉信,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深的懊悔,同时也揭示了一个常被忽视的真相:购买野生动物制品,也是一种犯罪。

故事要从2019年2月说起。合江县女子王某通过某购物网站搜索到一家出售象牙制品的网店,先后两次花费9622元购买了象牙手镯2件、平安扣4件及佛牌吊坠2件,并将这些象牙制品陈列在其经营的服装、饰品店内。此时的她未曾意识到,“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我国自2018年起已全面禁止商业性象牙交易。

合江县森林公安在一次市场检查时,注意到这些摆放在显眼位置的“特殊饰品”。专业机构的鉴定报告像一记重锤:制品均来自亚洲象和非洲象象牙,经济价值11603元。

法律的惩戒来得迅速而坚定。合江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依法没收全部象牙制品,并处以23206元罚款——这是制品价值的两倍。更让王某始料未及的是,泸州市人民检察院随后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收购行为为猎捕提供了市场动机,与生态损害直接相关。”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庭审现场,法官的话掷地有声。最终,法院判决王某在市级媒体公开道歉,并自费印制5000份保护野生动物宣传单,在合江县义务发放。

这起泸州首例涉及野生动物保护的民事公益诉讼案,在公众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原来,购买行为也会给野生动物带来伤害,且属于违法行为。

长江禁渔战:

从非法渔具展示看生态防线

江阳区农业农村局渔政站的玻璃橱窗内,陈列着一排特殊的“展品”:锈迹斑斑的地笼网、嵌有铜丝的电鱼竿、巴掌大小的超声波探鱼器……这些曾经在长江里屡禁不止的非法捕捞渔具,如今成了普法教育的活教材。

与长江打了多年交道,江阳区农业农村局渔政站站长罗小兵见证了长江渔业的兴衰。在2020年长江“十年禁渔”启动前,泸州水域的非法捕捞案件一度频发,最令他痛心的是2019年的达氏鲟案。

那年10月27日,邓某、徐某、秦某三人相约前往江阳区华阳街道水中坝长江水域捕鱼。当天14时许,邓某与秦某撒网捕获达氏鲟2尾。下午,徐某下班后携带四副渔网与邓某汇合,再次进行捕捞,二人又捕获达氏鲟3尾。经鉴定,三人共捕获5尾达氏鲟,重0.565千克,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并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

尽管被捕获的达氏鲟最终被放生,但三人的行为已触犯法律。泸州市龙马潭区人民法院以非法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分别判处三人六个月至一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人民币二千元至六千元不等的罚金。

“即便鱼被放回,捕猎行为对它们的伤害、对种群的影响都无法挽回。”主审法官的话,道出了生态保护的特殊性——有些伤害一旦造成,便难以弥补。

不过,禁渔政策实施几年来,改变正在悄然发生。2023年查处的翁某非法捕捞案中,法律的天平不仅指向刑罚,更倾向于生态修复。那年4月,翁某在合江县望龙镇长江水域使用蝴蝶钩捕鱼时被当场抓获,网兜里有10条鲤鱼、1条草鱼,总重63.85斤。调查发现,自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翁某多次非法捕捞长江野生鱼,累计捕获136.8斤,部分贩卖获利5000余元。更严重的是,他使用的蝴蝶钩属于禁用的拖曳齿耙耙刺,可对鱼类造成毁灭性伤害。

“长江禁渔不是口号,而是‘带电的红线’。”2024年2月,泸州市龙马潭区人民法院作出判决:翁某犯非法捕捞水产品罪,判处相应刑罚,并承担生态损害民事赔偿责任,赔偿国家渔业资源损失人民币88286元,用于生态环境修复。

川渝司法协作生态保护基地

“打击非法捕捞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不论白天黑夜,群众举报、多部门联动,在打击非法捕捞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罗小兵表示,今年春季集中销毁的违法违规渔具均为近两年收缴,大部分是海竿、手竿、视频钓竿、一杆多钩等钓竿,与往年相比,“地笼网”、刺网(鱼钻进去就会被网线束缚)、电鱼工具大幅减少。而这些渔具数量的逐年减少,正是长江生态防线越筑越牢的有力证明。

司法协同:

从“彩鹮案”到“一江法庭”的保护网

2022年5月,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庭审现场气氛格外凝重。被告席上的詹某等人低垂着头,旁听席上80多位省市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爱鸟人士屏息凝视着庭审——这起“彩鹮猎杀案”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案情并不复杂:詹某等五人驾车在江阳区至泸县海潮镇沿途狩猎,用气枪射杀了2只野鸡、3只斑鸠,还在一片稻田里猎杀了一只羽色绚丽的大鸟。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这只大鸟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彩鹮。

“气枪属于禁用猎捕工具,彩鹮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你们的行为已构成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和非法狩猎罪。”法官当庭宣判:分别判处十个月至一年十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五千元至一万五千元不等的罚金;同时赔偿生态损害费用111500元、惩罚性赔偿金50000元,并在国家级媒体公开道歉。

这起案件的特殊之处在于,法院不仅适用了《刑法》,还首次引入《泸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使“生态保护”从法律条文走进日常生活。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跨区域协同。庭审当天,自贡、宜宾两地的“纽扣法庭”法官专程赶来旁听,这场“看得见的正义”成了最好的司法培训课。“生态保护没有地域界限,一只鸟可能飞越三省,一起案件也可能涉及多个地区。”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环资庭法官表示。

合江、江津、赤水三地法院建立全省首个川渝黔合作法庭“一江法庭”

这种协同理念催生了一系列创新实践。2023年6月,合江县法院与重庆市江津区法院、贵州省赤水市法院联手,成立四川省首个跨川渝黔的“一江法庭”。在这个特殊的法庭里,三地法官围坐审案,共同处理跨区域环境纠纷。2024年8月,云贵川渝四省(市)八地法院在重庆江津“结盟”,签署《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资源审判协作机制框架协议》,为长江上游的鱼类保护构建了跨区域司法盾牌。

“就长江上游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结合泸州区域特色,拟在合江筹备建设长江上游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教育基地,强化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发挥审判、修复、教育、治理等功能。”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简兴超介绍,未来,泸州市各级法院将始终以司法裁判传递生态保护理念,以制度创新凝聚治理合力,以修复实效厚植绿色底色,为守护生物多样性,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司法力量。

2023年3月,千鸟湖生物多样性司法协同保护基地揭牌仪式

从2016年成立川南首个环境资源审判庭,到如今构建起跨四省(市)的司法保护联盟;从对非法捕捞的“零容忍”,到创新生态修复的“泸州模式”;从单个案件的审理,到全民保护意识的觉醒,泸州的实践证明: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是少数人的责任,而是需要法律护航、全民参与的系统工程。

合江县法院联合江津区法院开展“川渝携手·共护长江”巡回审判

当白鹇的鸣叫在林间回荡,当娃娃鱼的身影在沱江闪现,当长江的鱼儿越来越多,这些生灵的自由栖息,正是对泸州法治保护最好的回馈。这不仅是一座城市的生态答卷,更是写给未来的承诺——以法治为笔,以山水为卷,永远守护万物共生的家园。

编辑:金艳

责任编辑:余凤

编审:吴山冠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