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康 自贡融媒记者 王梓薇
谢女士在当地开了家店,前段时间突然收到一条陌生消息,对方自称是县里某中学的“王老师”,说学校要搞活动,想从她这买100多袋新米。这么大的订单,谢女士当即答应下来。
接着“王老师”说,采购的事得找学校后勤的“黄主任”对接,还把“黄主任”的联系方式给了谢女士。两人很快谈好米的价格和数量,可“黄主任”突然说:“学校还急着要60箱和牛,但是我们不方便直接联系供货商,你能不能帮着代买一下?”他还承诺,会先把买米和和牛的钱都转到谢女士账户里。
谢女士没多想,就按“黄主任”给的联系方式,联系上了“和牛供货商”,谈好了价格。没过多久,“黄主任”就发来一张63160元的转账截图,说钱已经打过来了,只是“对公账户转账慢,得等两天才能到账”。
看着转账截图,谢女士信以为真,赶紧给“和牛供货商”转了20020元货款。可等她转完钱,再想联系“供货商”确认发货时,却发现对方联系不上了;找“黄主任”,也同样没了消息。这时候谢女士才反应过来——自己被骗了!赶紧报了警。目前,谢女士的案子还在进一步调查中。警方也呼吁,要是有商户遇到类似情况,一旦发现被骗,赶紧保存好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第一时间报警。
警方提醒,不法分子可能从各大购物平台或外卖平台轻易获取商户联系方式,所以当接到大额订单时要保持清醒,在没有当面确认的情况下,即便看到转账截图,未实际到账就不要先行垫付相关资金。国家机关、政府部门、事业单位采购物资有专业、规范的流程、渠道,仅通过陌生电话、微信联系,并要求垫付货款,基本可以判定是骗局。广大商家要增强防范意识和识骗能力,对陌生人的来电、短信,要注意多方核实信息,不要被高额利润所诱惑。
编辑:郑鑫玉
责任编辑:郑皓匀
编审:吴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