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贡融媒记者 周嘉 欧亚非 芶思 文/图

“9年前刚来时,空气中满是垃圾腐败的异味。”漫步在整洁的村道上,已在花园村工作9年的村党总支书记高利回忆道,过去,江里漂满了杂物和水葫芦,汛期一到,垃圾就往岸边堆,村里的土路更是坑坑洼洼,“村民路过都得捂着鼻子走”。
改变始于2016年。花园村从“治水”入手,进行管网改造、路面整修、河道清淤……打响了环境整治攻坚战。
挖掘机开进村子那天,在沱江边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村民张秀兰倚着自家门框看了半天。“当时就想,挖沟埋管子能顶啥用?”如今,她坐在院门口的竹椅上难掩内心喜悦:“你看这污水管,直接通到镇上的处理厂,洗完菜的水、涮锅水再也不用往江里倒了。”

对此,三组组长兼“河段长”郭瑞华深有感触。“过去,一遇下雨天就水体浑浊。你看,虽然昨晚下了雨,但今天依然江水清清。”站在江边,郭瑞华说,作为村级“河段长”,他每周都要完成巡河任务:打捞漂浮物、制止非法捕捞、清理沿岸垃圾。
在花园村,跟郭瑞华一样的“河段长”共有6名。他们与1名村级“河长”分工明确、密切配合,有力推动了村域内水环境持续改善。
“他以前可没这么勤快,小院建起来后,现在不仅会主动打扫自己的卫生,还会帮助邻里。”村民王燚感叹道。
王燚还有一个身份,是当地“乡情小院”——“四合小院”的“院长”。
小院推行前的农村环境治理难题,他记忆犹新:“以前喊大家搞卫生,敲破锣都没人应。现在不一样了,小组长按户排班,今天你扫巷口,明天我清沟渠,谁都不含糊。”
根据农村熟人社会特征和川南大散居、小聚居的居住形态特点,富顺县创新推出“乡情小院”治理模式——将相对集中的10至30户划为一个小院落,每个院落推选党员、离任村干部、村民代表等组成管理小组,负责院落内的环境卫生、矛盾调解等事务。

“5积分能兑换牙刷、肥皂,10积分可兑换牙膏、洗洁精,50积分能兑换一桶菜籽油……”村民李清月满面春风地向村民们展示刚刚从“积分超市”兑换的一提纸。她告诉记者,自积分制实施以来,大家参与环境整治热情不断高涨,村民们由原来的“要我干”变成了“我要干”,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
如今的花园村环境更加干净整洁,邻里关系更加融洽和睦,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文明风尚蔚然成风。村民们还自发成立了环保志愿者队伍,定期开展“清洁家园”活动,共同守护着来之不易的美丽环境。
沿着村道往深处走,连片的柑橘园望不到头,沉甸甸的果子挂满枝头。2017年,花园村依托村甜橙专业合作社,建立了苗仙湖省级五星级柑橘农业园区,示范带动村民进行品种更新和技术革新。


生态美景还引来了“新村民”。四川师范大学毕业的王波第一次来花园村,就被沱江环绕的宁静打动。2024年,她和闺蜜合伙开了家“红豆小苑”,集村咖美食、乡村旅拍、豆花非遗体验于一体,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为花园村农文旅融合发展铺就了新路。“今年6月,我们建成投用‘橘创空间’,包括柑橘文化展陈、交易中心、体验中心和研学中心等。接下来,将持续引进私房菜、村咖、民俗等配套设施,打造多元旅游业态。”高利介绍说。

编辑:郑皓匀
责任编辑:张翠娜
编审:张宏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