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工人日报》7月24日报道,旨在规范住房租赁活动、推动住房租赁市场高质量发展的《住房租赁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25年9月15日正式施行。这部新规从居住环境、租赁关系、资金安全、权益落地和纠纷解决等方面为承租人提供全方位保障,不仅是给千万租房群体送上的“定心丸”,更标志着我国住房租赁市场迈入规范化、法治化发展的新阶段,为“安居梦”筑牢了坚实的法治基石。
长期以来,住房租赁市场的乱象始终是承租人的“心头患”,押金退还时出租人无故克扣、中介平台上虚假房源泛滥、租期内出租人以暴力或威胁手段逼迫腾退等问题频发,既让承租人的合法权益屡屡受损,也扰乱了市场秩序。条例的出台,犹如一场“及时雨”,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针对押金纠纷,条例明确规定,除住房租赁合同约定的情形以外,出租人无正当理由不得扣减押金;在房源真实性方面,条例要求住房租赁企业发布的房源信息应真实、准确、完整,不得发布虚假或误导性房源信息,否则将面临严厉处罚;同时,为了稳定租赁关系,条例规定出租人不得采取暴力、威胁或者其他非法方式迫使承租人解除住房租赁合同或者腾退租赁住房。
此外,条例还对住房租赁市场的相关经营主体提出了明确要求。住房租赁企业要设住房租赁资金监管账户并向社会公示,确保资金安全;经纪机构发布房源信息前要履行核对信息和实地查看房源责任,收费服务项目要明码标价;网络平台经营者应当核验住房租赁信息发布者的真实身份信息等。这些规定从各个环节规范了市场主体的行为,有助于营造一个公平、透明、有序的住房租赁市场环境。
当然,“徒法不足以自行”,一部好的法规要真正落地见效,还需要各方主体协同发力、共同推进。首先,地方政府应根据条例,结合当地实际,加快出台地方性住房租赁条例或实施细则,形成完备的住房租赁法规体系。其次,监管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对有关出租人、承租人、住房租赁企业、经纪机构、网络平台经营者的违规行为严查重处,让新规真正“长出牙齿”。另外,经营主体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严格遵守条例规定,诚信经营,共同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时,要加强对承租人的权益保护宣传,让承租人在权益受损时能“有理有据、有法可依”地维护自身权益。
《住房租赁条例》的出台,无疑是我国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不仅为承租人的“安心租住”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更为住房租赁行业的规范化、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期待在条例的规范和保障下,住房租赁市场的乱象得到彻底整治,承租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真正实现住有所居、居有所安,住房租赁市场迎来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吴仪)
编辑:陈翠
责任编辑:余凤
编审:韩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