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照片里的新疆⑪|伊犁河:从木船摆渡到“7桥飞跨”

2025-09-01 11:01 石榴云/新疆日报

0

分享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宋卫国

从家门口到伊犁河大桥只有不到3公里的路程,关林森经常会到河边散步。看到如今宽阔的桥面上各种车辆飞驰而过,他总会想起儿时陪父亲撑船摆渡群众的日子:“从渡口到大桥,伊犁河变化太大了!”

出生于1960年的关林森一直居住在伊犁河畔,一条伊犁河将伊宁市、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两地阻隔在了两岸。伊犁河大桥建成之前,要想到河对岸办事、看病、采购,都离不开摆渡人。关林森的爷爷、父亲都是伊犁河上的摆渡人。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伊犁河上的渡口。图片由关林森提供

从只能搭载十几人的单槽木船到可以运牲畜、汽车的双槽木船,关家摆渡人在伊犁河上见证了人间的喜怒哀乐:深夜突发疾病的病人、用牛羊换粮食的牧民、开学季赶着去报到的学生、长期往返两岸采购的商人……他们都要靠这条渡船往返在伊犁河上。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需要渡河的人越来越多,随身携带的物品也越来越多,跟着父亲的关林森开始充当“临时管理员”的角色,在渡口旁维护秩序。船工的哨声、夕阳下的渡口、嘈杂的声音一直留在他的记忆中。

横跨河面的伊犁河大桥。孟霞摄

1975年,伊犁河上第一座大桥——伊犁河大桥正式建成通车,这座长300余米、宽8.5米的现代化桥梁让摆渡船成为历史。大桥通车的那一天,关林森早早就到了现场,看着眼前宽阔的桥面十分高兴,他父亲也从渡口的船工变成了伊犁河大桥的“守护人”。

大桥通车了,河两岸的群众再也不用起早贪黑地挤渡口了,骑自行车、赶马车、步行都能抵达河对岸。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一座大桥已经无法满足伊犁河两岸群众的需求了,为了让各族群众的生活更便捷,从1975年到2025年的50年间,伊犁河上已建成7座大大小小的桥,如今不管是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各团场还是从周边各县市,都能方便、快捷地往返伊宁市,而且还能欣赏伊犁河沿途的美景。

桥梁越修越多,道路越来越宽阔。退休以后,关林森找到了自己的新乐趣,只要天气条件允许,他都会来到当年维护秩序的渡口旧址,这里早已看不见渡船、听不见号子声了,多了不少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关林森在这里做起了“免费导游”,他常常给游客们讲当年发生在渡口的故事。一条伊犁河见证了伊犁人民生活的变迁,这是一段幸福生活的鲜活历史。

编辑:余凤

责任编辑:陈翠

编审:张宏彦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