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融媒记者 李秋玥

自开班以来,各托管班从“人防、物防、制度防”多维度织密安全保护网。据介绍,每日清晨,工作人员会提前到岗对教室内的桌椅、电器线路、门窗锁具进行逐一检查;针对高温、暴雨等特殊天气,提前制定错峰活动预案,及时调整课程安排。期间,团市委、各区县团委先后开展随机调研走访20次、安全设施排查28次,切实筑牢安全防线。

富顺县、沿滩区主动创新工作方式,建立健全家长反馈机制,精准对接少年儿童需求,借助公众号与家长群高频互动、动态反馈,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把孩子送来上‘蜀’托班,我们很省心也很放心。班级群里实时更新孩子的动态,孩子在这里不仅有人看护,还能学知识、长见识。”一名送孩子参加活动的家长告诉记者。
《皮影戏里的中国故事》课程,让孩子们领略非遗魅力;《巧手制扇·舞韵生风》手工课、《雅言传文明·妙语润心田》普通话启蒙课,有效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学习兴趣;“非遗灯笼工程师”“画笔心灵”等活动,则让孩子们在动手创作和艺术表达中厚植文化认同感……这段时间,托管班的活动课程丰富多彩。

据悉,“爱心蜀托”每个托管班严格按“1+1+1+2+N”机制配备师资,包括1名管理员、1名兴趣老师、1名“五老”志愿者和至少2名大学生及多位专业志愿者,确保服务的专业性与可持续性。

其中,荣县通过“返家乡”“逐梦计划”等平台,招募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30余所高校120余名志愿者,为孩子们提供贴心服务。团市委积极协调组织政协委员、青联委员及爱心企业等,与托管班各点位结对共建,共筹集学习用具、体育器材、应急药品等价值8.6万元的物资。各基层团组织加强与相关部门协作,联动法院、检察院、卫健委等单位,建立“点位呼叫—团委派单—部门接单”机制,派出专人驻点服务,补齐法治教育、红色教育、心理健康等课程需求,显著提升托管班的专业化水平。
制作专属无人机,畅玩航空训练小游戏;开动大脑,来一场五子棋PK赛;童声悦动,志愿者带来一场音乐发音启蒙……连日来,在高新区明珠社区“童伴之家”开展的托管班,孩子们体验到了别开生面的课内外实践课程。

全市各辖区结合本地特色推出了丰富“课程彩蛋”:高新区针对不同年龄段差异化设计课程;自流井区开设三线建设讲解、科学实验与石膏塑形;贡井区组织青少年参观长征机床厂自贡三线建设专题展、走进法院沉浸式体验庭审流程、探访消防科普教育基地;沿滩区推出植物观察、趣味食育等研学活动;荣县融入非遗土陶、采茶制茶实践;富顺县则设置法治教育、剪纸与八段锦传统课程,让孩子们惊喜不断、学有所乐。

红色教育同样是“课程彩蛋”中的重要内容。团市委联合市民政局、市关工委、市妇联举办为期一周的“读城行・红色研学”活动,分批组织托管班的200余名留守儿童走进江姐纪念馆、卢德铭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场馆,让孩子们在红色熏陶中厚植家国情怀。
“爱心蜀托”不仅为孩子打造了安全充实的假期环境,更通过多元课程与社会资源整合,传递城市温度,获得家长广泛认可。记者了解到,前两天还专门有群众致电自贡市12345热线,表扬高新区红旗街道社区“爱心蜀托”公益性假期托管班。“孩子每天回来都念叨托管班的趣事,还学会了做手工、背古诗,看到孩子那么开心,我们家长也能安心工作!”致电的市民李女士在电话中向热线工作人员说道。
编辑:张翠娜
责任编辑:郑皓匀
编审:张宏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