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建川博物馆首度公开了国家一级文物、援华美军少校理查德·弗农·希尔珍藏的抗战期间胶片影像资料,其中记录了日军在上海、汉口等地袭击,战火波及租界等珍贵镜头。这些胶片此前由希尔少校的后人捐赠给建川博物馆,此次是首次向社会公布。
1935年至1940年,理查德·弗农·希尔以美孚石油公司审计员身份在中国工作,曾加入上海万国商团联合自卫军,接受过军事情报方面的训练。1941年,希尔回到美国后正式参军,1943年又通过驼峰航线重返中国,负责营救在敌后被击落的盟军飞行员,直至日本投降。
在华期间,希尔用一部16毫米摄像机,记录着自己在各地的所见所闻。此次公布的影像资料,就源自他珍藏的部分胶片,其中包括上海遭到轰炸、外侨撤离、汉口遭到攻击等内容,绝大部分都是他原创拍摄。这些影像对抗战历史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进一步丰富了历史细节。
希尔少校留下的影像包含大量细节:街道上死去的动物、掩鼻而过的人群,战火波及租界等等,反映战争的惨烈;一段画面中出现了“南阳”字样,还记录了军民在附近运送物资的场景;而另一段画面,则罕见拍摄到日军投降前在汉口的生活状态。
与影像同时公布的还有希尔少校写于1945年的日记,其中文译本今年首度公开。日记详述了他重返中国后、营救被击落盟军飞行员及战俘的经历,其中1945年初,他在中国军队护送下前往安徽,在2月10日的日记中,他写道:“中国士兵耐力惊人。负重昼夜穿越各类地形,行军约23小时无休。”
编辑:金艳
责任编辑:余凤
编审:张宏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