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俊 自贡融媒记者 王梓薇

“我是党员,必须上!”这是河西派出所党员辅警王剑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一次次挺身而出的动力源泉。作为大家口中的“救人专业户”,2020年,他先后救下两名轻生女孩;2021年,在18楼楼顶营救轻生女子时,其不慎造成自身两节肋骨骨折;2023年暴雨夜,巡逻途中发现一名女子跳入湍急河流,他系上安全绳便跃入水中,即便被水流卷出百米远,仍死死抓住女子不放,最终在同事合力救援下,成功将人脱险。王剑的事迹,正是河西派出所党员民辅警“冲锋在前”的生动缩影。
在党建引领方面,该所创新打造“三维赋能”党建阵地:依托荣誉墙开展沉浸式党课,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深入社区办实事,让“最强支部”名副其实,成功被四川省公安厅评为“示范党支部”。同时,为筑牢廉政防线,该所推行“家所联动”监督机制,通过家属微信群晒廉政家书、发起八小时外“清风打卡”等方式,将监督延伸至民辅警生活末梢,确保队伍纪律严明、作风过硬。
“再晚3分钟,30万就没了!”回忆起2023年4月的那起反诈案件,河西派出所民警仍心有余悸。当时,值班民警接到反诈预警,提示新桥镇居民李女士正遭遇冒充“公检法”的诈骗。民警第一时间联系李女士家属,得知其在荣县新城某宾馆后,立即驱车赶往现场,抵达时恰好撞见李女士正在输入银行卡密码。民警果断制止,成功为群众保住30万元积蓄。该案因处置及时、成效显著,被《人民日报》评为“基层反诈典型案例”。
这样的“极速守护”,源于河西派出所构建的“主动主防”体系。该所打造“五防网络”精准布控:在背街小巷组建“灯城义警电动车巡逻队”,在夜宵摊点设立“警企联动哨”,在校园周边部署“护学岗”。2024年,依托该网络,辖区刑事警情同比下降20%。针对企业安全需求,该所推出“项目警官”服务,为辖区企业定制“法律体检套餐”,2025年以来成功化解劳资纠纷23起,实现企业内部“零发案”,为营商环境保驾护航。

每天上学、放学时段,荣县新城区小学、幼儿园门口,总有一位穿着蓝马甲、举着卡通指示牌的身影,她就是河西派出所“灯城义警”杨丹。自2023年加入义警队伍以来,杨丹风雨无阻值守在岗,累计劝离违章车辆200余次,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丹妈妈”。2024年,杨丹站上自贡市群防群治交流讲台。分享经验时,她感慨:“警力有限,民力无限,我们都是点亮平安的灯!”
如今,“灯城义警”已成为河西派出所基层共治的响亮品牌。该所创新推行“1234N”工作法,目前已吸纳827名义警。他们化身“移动探头”,配备电动巡逻车与智慧终端,实时向派出所回传辖区隐患信息,累计发现并协助处置风险383起。同时,该所推动“四警合一”融合治理模式,由民警带队,引导物业保安转型为义警、吸纳社区网格员加入队伍,让“远亲不如灯城义警”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13万群众共同参与的平安治理大格局。

“调解不是和稀泥,是给人心解疙瘩!”这是河西派出所驻所调解员杨宗荣的工作信条。此前,两户商户因招牌越界问题争执不下,甚至剑拔弩张。杨宗荣运用自己总结的“七大兵法”中的“背对背调解法”,先分别倾听双方诉求,再邀请第三方律师解读法律条款,最后结合相似案例引导双方让步。经过3小时耐心调解,两商户最终握手言和,化解了积怨。
为高效化解矛盾,该所构建“三层递进解纷法”:楼栋层面由“玉章和事佬”调解邻里琐事,社区层面依托“海哥说事”工作室处理常见纠纷,街道综治中心攻克疑难复杂问题。凭借这套体系,该所调解成功率高达99.73%,创下自贡市相关纪录。同时,针对各类纠纷,该所建立“五步闭环”风险管控机制,从夜市摊贩冲突到企业改制矛盾,1841件纠纷全部实现“案结、事了、心解”,让小调解室成为守护社区和谐的“稳定器”。
从“省枫”到冲刺“国枫”,河西派出所的“平安枫景”从未停步。52名警力用坚守与创新,将科技智慧融入基层治理,将警民同心写进万家灯火。未来,该所将继续以“主防”为核心,以服务为导向,在守护群众平安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让“枫桥经验”在荣县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编辑:张翠娜
责任编辑:郑皓匀
编审:张宏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