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四川人如何实现“榴莲自由” 奥秘在这里!

2025-09-03 15:21 封面新闻

0

分享

黄澄澄的榴莲果肉香气浓郁,从每斤40多元到“价格腰斩”,四川是如何把大家喜爱的“水果之王”价格打下来?

2025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方位推进四川开放发展,加快构筑向西向南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持续扩大优质消费品进口,打造三文鱼、榴莲等特色单品全国集散中心。

9月2日,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四川行来到成都市青白江区,记者走进成都国际铁路港,探寻实现“榴莲自由的奥秘”。

中老班列(受访者供图)

运输之变:从“开盲盒”到“快速达”

榴莲价格回落的背后,是一条连接东南亚与中国的“黄金通道”——中老铁路。

“过去,传统公路运输耗时7到9天,榴莲损耗率约10%,遇上交通拥堵更是失去了对时效的掌控力。”四川朗浩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浩做进口榴莲生意近10年,对以往的运输难题深有感触:“公路运输就像开‘盲盒’,损耗难以预估,成本居高不下。”

中老铁路的通车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如今,通过中老班列水果专列,依托全铁运输,最快72小时便能从泰国直抵成都,损耗率几乎为零。

陆港新通道公司董事长陈川介绍,鲜榴莲通过中老班列冷链专列运抵成都,中老班列较海运提升约70%的时效,较空运降低约50%的成本。“泰国鲜榴莲在老挝万象南站装车,经磨憨口岸快速通关,72小时时间,可在保鲜的前提下,快速进入国内市场。”陈川说。

集散中心主播正在给榴莲带货(郝飞摄)

技术赋能:智能冷链守护“鲜味”

高效的运输通道需要高科技的冷藏设备配合,才能让娇贵的榴莲保持最佳状态。据了解,中老铁路跨境段穿越长山脉等复杂地形,传统分段运输会造成榴莲在途时间超96小时,容易出现果肉软化、变质等问题。

作为承运单位,成都国际铁路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赖周刚介绍:“我们定制智能温控冷链集装箱,精准监控湿度,实现13℃全程‘锁鲜’运输,这是最适合榴莲的存放温度”。

采用的冷藏箱“新风系统+下出风口”技术,可以优化箱内气流循环,确保冷气均匀覆盖每箱水果,极大降低了果肉冻伤和变质的风险。热带水果通过“一箱到底”的全冷链模式直达成都,实现了从东南亚果园到四川市场的无缝衔接。

集散中心榴莲(郝飞摄)

成本之降:从“奢侈水果”到“日常消费”

运输效率提升带来的最直接变化就是成本大幅降低。王浩算了一笔账:“以前公路运输成本大概5万元,如今通过中老班列,运输成本可以节省50%左右”。

在成都国际铁路港东南亚水果(榴莲)集散中心,市民程女士已经是第5次前来购买榴莲。“这里价格便宜品质还好,我会一直回购,亲戚朋友都有喊我带的,但我一个人搬不动。”程女士说。据了解,中老班列使东南亚水果运输成本下降60%,终端售价降低30%,成都市场榴莲价格较去年同期普遍下跌。

这种成本优势不仅惠及消费者,也为企业带来了更大发展空间。王浩表示:“我们今年的榴莲贸易量预计比2024年增加20%,进口额度预计增加2亿元人民币”。

集散中心外景(郝飞摄)

未来蓝图:打造全国榴莲集散中心

2025年8月27日,成都国际铁路港东南亚水果(榴莲)集散中心正式投运。该中心计划用3至5年时间,打造成为西南最大的东南亚水果集散中心,鲜榴莲进口量占全国15%以上,带动相关产品年贸易额突破50亿元。

陈川表示:“今年是集散中心的起步之年,我们将力争实现年进口鲜榴莲8000吨、贸易额突破2亿元的目标”。

青白江海关监管一科科长杨杰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支持成都国际铁路港申请进境水果指定监管场地资质,推动进口水果冷链专列长期稳定开行,带动形成口岸产业集聚效应。”

“产地直采+班列直达+港口直销”的全链条模式,不仅让消费者花更少的钱吃到更鲜的果,更开创了“东南亚水果借道中老铁路入川、川渝市场辐射西南”的贸易新路径。

从“蜀道难”到“全球通”,这种四通八达的网络优势不仅带来了榴莲,成都国际铁路港积极构建西进欧洲、北上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对外开放网络和集疏运一体化物流服务体系。

目前,成都国际铁路港联通境内外城市156个,首创“澜湄蓉欧”“越桂蓉欧”“中老泰”等快线品牌,双向快捷联通中国最大两个贸易伙伴——东盟和欧盟,与重庆共建中欧班列(成渝)品牌,2025年1-6月,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近3000列,运输货物超24万标箱,开行量、综合运行指标长期保持全国前列。

编辑:陈翠

责任编辑:余凤

编审:张宏彦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