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匠心守艺·非遗⑥】“刀尖舞者”吴治超:将三星堆“刻”进土陶

2025-09-05 15:29 自贡网

1

分享

实习生 白可 刘佳 自贡融媒记者 王汉卿 叶卫东

视频/张熠

清晨的阳光透过木栏杆洒进小院,工作室门匾上“陶然”二字显得格外宁静。推门而入,一副对联映入眼帘:“拉胚手捏成型妙、彩绘釉烧韵味长。”屋内,一位老人正凝神端坐,手握刻刀,在未干的陶坯上轻盈起舞,他是吴治超,荣县非遗代表性项目——土陶装饰(雕刻、雕塑)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1工作室.jpg
工作室 记者 叶卫东 摄
7浮雕.jpg
浮雕 记者 叶卫东 摄

簌簌簌……刻刀划过陶面,泥土细屑纷纷落下。吴治超一手托住陶罐内壁,一手以刀为笔,顺着铅笔勾勒的线条游走。手腕翻转间,平刀削出花瓣轮廓,反刀剔出叶脉纹理,顺刀勾勒出水波微澜。不到一刻钟,一朵栩栩如生的荷花已在罐身绽放,仿佛能嗅到淡淡清香。

8构图.jpg
构图 记者 叶卫东 摄
4土陶雕刻.jpg
土陶雕刻 记者 叶卫东 摄

“陶器是有生命的,刀尖要与泥土对话。”吴治超说话时目光仍专注在陶坯上,仿佛那不只是泥与火的艺术,更是心与手的交响。他从15岁开始接触土陶,48年来从未放下刻刀。1977年,他在城关陶厂拜师彭泽能,从揉泥、拉胚学起,一个月后便开始尝试浮雕人物和花草。“最初连工具都是自己削的木条。”他笑道,“现在用的刻刀还是自己磨的——宽刀削面,窄刀勾线,刀越快,心越静。”

10雕刻工具.jpg
雕刻工具 记者 叶卫东 摄

工作室四壁陈列着上百件作品,仿佛一座微型的陶艺博物馆:简约古雅的花器、纹饰繁复的青铜系列陶塑、兼具实用与艺术性的茶具。一件《瑞兽华纹陶塑》表面斑驳着铜绿锈色,云雷纹层层叠叠;《残荷逸韵陶瓶》上,枯荷与飞鸟以透雕技法跃然坯体,静物竟显动态生机。这些作品单价最高可达十万元。

3残荷逸韵陶瓶.jpg
残荷逸韵陶瓶 记者 叶卫东 摄

为了让土陶既保留传统文化的韵味,又具备现代审美,吴治超反复琢磨、试验,他两次赴三星堆采风,将青铜文明的神秘纹样融入土陶创作。《三足尊爵》以商周器型为基,却用陶土与云雷纹重构现代审美;《艺韵陶龙》突破传统器型,以雕塑化造型蹲踞如守护神兽。“土陶不能只停留在瓶瓶罐罐,要让千年窑火燃进当代生活。”

2第花器.jpg
第花器 记者 叶卫东 摄
6抽象人物顽童摆件.jpg
抽象人物顽童摆件 记者 叶卫东 摄

2020年,他的作品于中国四大名陶展(4 十N)陶瓷技艺大赛中获铜奖;2023年再获自贡市“盐都能工巧匠”陶艺三等奖。荣誉背后,是他四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每件作品历经选泥、拉胚、晾干、修胚、雕刻、釉烧等数十道工序,耗时十余天。阴刻、阳刻需待坯体全干,浮雕则须在半干时下刀,时机全凭经验判断。“每一件都是亲手从泥胚做到刻烧,不能急。”吴治超说。

5抽象人物顽童摆件.jpg
抽象人物顽童摆件 记者 叶卫东 摄
9陶人.jpg
陶人 记者 叶卫东 摄

刻刀再次落下,这次是荷茎上的水鸟羽翼。吴治超换用窄口反刀,刀尖轻挑,细如发丝的纹路渐次浮现。“这是‘吴氏刀法’。”他眼中透出骄傲,“几十年自己摸索的——做什么图案,用什么刀法,都在心里。”

11陶罐雕刻过程.jpg
陶罐雕刻过程 记者 叶卫东 摄

窗外蝉鸣渐起,室内只闻刀与陶的低语。一簇源自千年前的窑火,在这位六旬匠人的指尖,正焕发出新的生机。

编辑:宋姿熠

责任编辑:尤洋

编审:张宏彦

热门评论1 条评论

  • 自贡网网友168318988天前
    赞0

    每一件作品都是情感的容器,盛满比钻石更珍贵的情感。陶艺如诗,一言不语,一挰一揉皆风情。

下载自贡网APP,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