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顺,这片被誉为“才子之乡”的土地,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尊师重教的传统而闻名。在这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是党和政府建功新时代的动力和源泉。
不久前,富顺一中举行“学思践悟新思想,守正崇实勇担当”思政微党课比赛。12名参赛党员教师带头讲身边事,让老师们对教育教学有了新的认识。这些生动的场景,正是富顺县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构建全面系统的育人生态的缩影。

创新打造思政“金课”——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融入课堂,让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进入生活,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富顺二中团委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在这里,老师不再是课堂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引导者。学生则从以前单纯的知识接受者,变成了知识的探究者。

值得一提的是,在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下,全县高考成绩连创新高——连续五年本科上线率、一本上线率居全市第一,均高于全省近5个百分点,连续五年有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职业教育对口高考位列全省425所中职学校第四名,优质生源留县率达98%,较2016年提高30.6个百分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水平居全市前列。

2023年9月,经过改扩建,数字化、智慧化、标准化的现代公办学校——富顺一中全新亮相。

近年来,富顺县持续加大投入,实施学前教育扩容提质、义务教育改薄能力提升、普通高中能力提升、特殊教育暖心工程,着力提升均衡协调发展水平,让全县学子有学上、上好学。

——推动教育公平。新增城区学位5000余个,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体子女入学统筹安置率100%,整合投入资金8.3亿元,改造农村薄弱学校83所;建立“城区骨干走教、县域名师送教”机制,骨干教师轮岗率达39.9%;审慎推进农村边远学校撤并,控辍保学实现“动态清零”。
——强化兜底保障。健全学生资助体系,年均发放学生资助金3600万元,惠及贫困家庭学生5.5万余人次;加大留守儿童关爱力度,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送教上门率达100%,免费午餐项目惠及师生近5000名。
近年来,富顺县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师德与师能齐抓共进,努力锻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突出师能提升,通过实施“领航”“启航”等专项培训,培育省级“卓越校长”2名、省市“名校长”13名、县级“担当作为好校长”86名,储备校级年轻后备干部110名。突出招引培育,近5年,到省内外知名高校选聘优秀大学生317名,引进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金牌教练”等25名,培育特级教师11名、省级以上骨干和名师37名、市县领航教师224名;成立县级名师工作室35个、高考研究团队9个,教研团队骨干超过600人。

全国优秀教师、富顺县代寺镇初级中学校副校长陈静,30年来坚持用书信的方式与学生交流,为山里孩子插上梦想的翅膀。

近年来,富顺县集团化办学进程进一步加快——由核心校领办若干所相对薄弱学校,组成紧密型教育集团,共用集团总校品牌,形成合作共赢的集团发展新模式。

——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聚焦学习方式、教学设计、作业设计、思维工具和综合学习等关键要素,推行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三学N步”策略,经验做法获评省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
——实施教育评价改革。深入推进全省首批教育评价改革试验区建设,探索形成学校、教师、学生“433”评价体系,建成县域学校办学质量评价系统,在全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 奋楫扬帆行致远,笃行不怠启新程。富顺县教育系统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持续深化对“强国建设、教育何为”时代课题的认识,写好“教育改革、高质发展”富顺篇章,奋力答好“服务社会、助推发展”历史答卷,努力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全县发展之基。(周嘉 陈凡逸)
编辑:张翠娜
责任编辑:郑皓匀
编审:张宏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