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贡融媒记者 王翔鹰
记者日前采访获悉,该村近年以“千万工程”经验为指引,深入开展“文化铸魂润村行动”,让文化从“墙上故事”“馆中物件”变身为 “口袋增收”“心坎温暖”,一步步营造出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生活。

走进重滩村全新升级的党员服务中心二楼,文化名人手书的“和美重滩 云蒸霞蔚”八个大字格外醒目。此刻,镇村干部正围坐在一起,反复打磨村史馆的文稿与设计方案——这座即将亮相的村史馆,是重滩村“寻根、寻迹、寻味、寻梦”的核心载体。
“重滩的名字,藏着一段孝爱传说哩!”村主任张岳容的讲述,让古老故事有了温度:“以前问过村里老人,传说古时候有个孝子,因德行高尚化身为龙,入江时舍不得母亲,每回头一次就形成一个滩,最后竟有24个滩。咱们村叫‘重滩’,这名字源于老大桥至水厂上方的‘李步滩’与‘二口滩’相距极近,‘重’字便由此而来。”也正因“重滩”之名与孝爱传说的这份渊源,村史馆在建设过程中,将“孝爱文化”确立为核心主题。同时,为了让村史馆更具温度,工作专班带着村干部和乡贤走家串户,收集老照片、“三转一响”、盐业工具、家族族谱、红色纪念章。这些物件虽无声,却都藏着重滩的过往、浓浓的乡愁。

“以前老人总说‘重滩有故事’,却没地方讲、没东西看。” 村干部笑着说,如今村史馆场地已确定,设计不断完善,未来还会把荷园建设前的荒地照片与现在的荷塘美景并置,“让村民一眼就能看见家乡变化,文化自信自然就提上来了——既要留住乡愁,也要让游客读懂重滩。”
“左手抬起来,跟着节奏走!” 每到傍晚,重滩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广场上便热闹起来,村民们自发聚集练广场舞,音乐声、笑声交织成乡村夜生活的交响曲。这片 2100平方米的场地,是今年刚改造完成的“文化客厅”,也是村民们的“快乐源泉”。
如今的重滩村,文艺队伍已是遍地开花:广场舞队、合唱队、民俗表演队……村民们既是文化活动的参与者,更是主角——每年的“村晚”上,大家自编自演的节目总能赢得满堂彩。今年以来,村里已办了数十场文化活动:“粽香传家风”包裹邻里温情,“荷花节研学”帮助孩子亲近自然,20多场红色电影放映让夜晚多了份怀旧氛围,村民参与度节节攀升。眼下,大家正忙着筹备迎中秋庆国庆的主题活动,“要让村里四季都飘着文化味儿!”

走进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一楼的文创工坊,荷花元素扑面而来:手工缝制的荷花团扇素雅精致,晒干的莲蓬摆件透着雅致,每一件文创产品都浓缩着重滩的“荷文化”。“文化润村,荷花是我们的核心符号,所以每款产品都要带着‘荷香’。”村党总支部书记何同强的话,道出了这些文创产品的设计初心。
不止文创产品,重滩村的文旅产业同样“荷香”四溢:五彩荷园成了网红打卡地,火车主题火锅里飘着烟火气,精品民宿留住了游客的脚步。“现在在火锅店里上班,每个月有稳定收入,家门口就能挣钱!” 村民杨依林笑着说,像她这样在村里文旅项目务工的村民不少,“不仅吃上了‘旅游饭’,还能看着家乡越来越火,干劲儿特别足。”

更令人期待的是,重滩村正以“青山绿水,宜居宜业,和美重滩”为内涵,注册集体经济专属文化商标品牌“重滩集序”,未来将推出矿泉水、果酒等系列产品;镇里也在推进“文旅+体育”“文旅+康养”模式,3公里旅游环线建成后,将串联起更多景点,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分享到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红利。

“大家看,这边是在建的体育公园和标准垂钓基地,以后要搞‘村BA’,还有两个篮球场、一个八人制足球场、一个五人制足球场;那边是旅游环线,计划打造成半程马拉松赛道……”在全村建设规划展板前,何同强向村民们描绘着未来的蓝图,话语里满是期待。村民段淑华大妈凑在展板前,看着规划图笑得合不拢嘴:“就盼着环线早点建好,出门更方便,来的游客也更多!”
当记者走进重滩村3组的黑岩湾精品院落,发现家家户户的庭院都收拾得干净整洁。据了解,村民们随手清扫院落已成为习惯。“以前邻里偶尔为鸡毛蒜皮吵架,现在大家比着做好事,关系和谐多了。”村民朱修容一边擦拭院门,一边笑着说,“看着院子干干净净,大家和和气气,比啥都强。”

这份变化,源于村里的“巧心思”:今年,重滩村把“文化铸魂润村行动”与“星级文明户”“好婆媳” 评选结合,还推行了村民自治积分制——参加志愿服务、打扫院落卫生、参与文化活动都能攒积分,积分能兑换生活用品。“以前喊大家搞卫生,有的人不情愿;现在攒积分能换东西,大家积极性高多了!”村干部说,除了积分制,村里还深化“八步议事法”,村里的事让村民们一起商量着办。
“希望村史馆快点建好,让更多人知道重滩的故事。”“盼着旅游环线早日通车,游客多了,我们的日子更红火!”“我想多带几支舞蹈队,让更多姐妹爱上文化活动。” 谈及未来,重滩村的干部群众眼里满是光。
编辑:余耀
责任编辑:陈继东
编审:喻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