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融媒记者 陈凡逸
九月,携着秋的喜悦,含着秋的向往。在这硕果累累、笑意盈溢的金秋时节,第41个教师节翩然而至。
国之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尊师重教,又应以何为本?
近年来,我市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基础工作,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形成党委坚强领导、政府全力推动、部门协同配合、学校科学管理、社会广泛参与的教师工作良好局面。探索实践中,一个信念越发坚定:尊师重教应以为教师办实事、做好事为本。
“尊师”在于“礼遇”,“重教”贵在“行动”。
奋进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我市始终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根本目标,深入实施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管理,提高培养培训质量,让广大教师眼里有光、心中有爱、肩上有责、脚下有路,为自贡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是自贡教师时时回响在耳边、渐渐铭刻在骨子里的铮铮誓言。从怀揣梦想走上讲台、到扎根教育事业培育时代新人,理想信念始终是教师教书育人不竭的动力源泉。
为打造一支新时代好老师队伍,我市高擎信仰之旗,加强党对教师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把教师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涵养高尚师德师风作为首要任务,突出教师培根铸魂,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把教育家精神纳入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创建“盐都思政讲坛”宣教品牌,精选6名讲师组建“盐都思政讲坛”报告团,通过线上宣讲、网络录播等多种方式授课,覆盖师生达30余万名;年均开展党的重要会议精神宣讲500余场次,党的创新理论学习6000余场次……通过扎实开展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广大教师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理想信念,厚植“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教育情怀。
“自己的工作很平凡,用爱和坚持点亮学生。”省优秀共产党员、解放路中学教师倪粒投身班主任工作29年,她积极倡导谱好学生、科任老师、家长三首“班务曲子”,既做知心姐姐也做人生导师,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把讲理论融于讲故事中,让信仰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
“教学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而是要把课本上的内容和生活、国家大事结合起来。”全国先进工作者、富顺二中教师刘华获得过两次省政府教学成果奖,参与编写出版了3本书。他带领学生查资料、做模型、写方案,拿下“嫦娥七号”探测任务科普载荷创意试验征集活动一等奖;联合沱江流域6个市22所学校发起“争当沱江小河长”活动,为保护母亲河贡献力量。
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也是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
我市以《关于健全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为指引,完善师德师风“教育、考核、监督、惩处”系统制度设计。围绕四川省中小学教师师德评价考核内容“十个不得”,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年度报告和随机抽查制度的通知》《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师风举报核处机制的通知》《关于建立师德违规问题责任追究约谈机制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通过专题培训、榜样宣讲、案例警示、从严查处等多种形式,将教育家精神传递的价值导向融入制度设计,推动师德师风从“制度要求”转化为教师的“内在自觉”,筑牢师德师风建设“防火墙”。
为强化全链条管理,我市严格落实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将师德师风审查作为教师招聘、人才引进的前置条件。今年以来,开展新入职职工准入查询750人次,通过准入查询、入职培训、师德谈话等,严把教师队伍“入口关”。注重师德教育,将弘扬教育家精神纳入教师培训、继续教育重要内容,开展教师培训 2万余人次,强化教师职业认同。联合检察机关、公安部门建立违法犯罪信息库,开展在职教职工犯罪筛查制度,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师德师风监督体系,实施师德师风承诺制和“一票否决”制,强化师德师风考核结果运用,将师德师风表现作为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绩效分配的重要依据,通过一系列举措,确保师德师风“第一标准”落到实处。
要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关键是建设一支庞大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如何让这支队伍更庞大、更有力?
对于教师来说,要深研教学、创新教法,切实提升立德树人的质量与效果;对于教育系统,要搭建平台、提供机会,强化教师教育,为教师发展赋能添彩。
为此,我市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科学编制教育人才发展“十五五”专项规划、自贡市教师队伍现状分析报告以及未来十年教师队伍梯级培养规划,优化教师队伍建设顶层设计。
深入实施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进一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今年以来推动341名教师调整工作岗位;实施基层教师“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职称制度,163名农村教师取得高级职称。
推进名师名校长支教计划,开展优秀教师送教下乡活动,定向招聘农村学校公费师范生,向乡村学校输送教育人才700余名。
充分发挥职业院校教师专业优势,认定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184名,充分发挥职业院校教师专业优势,组织开展新型农业经营带头人、青年劳动者、农民工、企业职工等技能培训3万余人次。
在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方面,我市聚焦分层分类,构建“贯通式”教师培训体系。深入实施“自贡市教育人才一三一工程”,围绕“新高考”“新课程”改革,构建起“新教师、骨干教师、领航教师、卓越教师”梯级人才培养体系。“十四五”以来,已开展新教师岗前培训5次,培养骨干教师600名,领航教师180名,培养二级专家1名,“天府青城计划”教育领军人才2名,省级名师名校长152名。
对新教师而言:开展新教师“青苗计划”,通过“青蓝工程”“导师结对”的方式快速提升新教师专业能力,首年脱产培训不少于120学时,帮助新教师站稳讲台。
对骨干教师而言:开展骨干教师“赋能行动”,完善培训学分管理制度,推进“互联网+教师发展”建设。采取干部教师协同培养模式,每年选派16名优秀干部教师赴南京师大附中、绵阳南山中学等优质学校跟岗学习,每年选派500名优秀教师参与省级以上培训,邀请成渝教育专家开展“新高考”专题指导,赋能骨干教师专业成长。
对领航教师而言:开展名优教师“素提计划”,实施领航教师培训,通过“名师工作室”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带动学科团队建设。
对卓越教师而言:遴选20名教师定制“一人一策”卓越教师培养方案,开展未来教育家型教师储备,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育领军人才。
为进一步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充分尊重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我市拟构建层次分明、维度多元、科学规范的自贡市教师荣誉体系,主要设置最美教师、“四有”好老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校长、教坛新秀、优秀青年教师、领航教师、卓越教师、盐都名师名校长、师德标兵、优秀乡村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类型,涵盖了师德典范、专业成长、教育奉献、后勤管理四个维度,通过明确评选标准、规范评审流程、强化荣誉激励,面向在一线默默耕耘的“躬耕者”,激励在教育创新、科研引领方面的“突破者”,形成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十四五”以来,我市6名教师获评国家级荣誉表彰,27名教师获得省级荣誉表彰,评选市级“四有”好老师416名,表彰盐都名教师和名校长130名、“最美教师”40名,命名教育领军人才27名。
4月22日,成都市成华区教育局、自贡市教育和体育局签订《合作共建框架协议》,以基础教育、教育科研等领域为重点,以学校结对共建为载体,选派我市学校干部、优秀教师和机关干部到成华区教育系统进行跟岗锻炼,联合开展教研活动、课题研究,助力我市在课程改革、师资建设、质量提升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我市着力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完善“选育管用”全链条培育机制,拓宽培养路径,综合运用“调、挂、派”等方式,有计划地组织年轻干部人才到教育高地、薄弱学校、乡村学校交流任职,丰富工作经历,提高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激励年轻干部“挑大梁”“当主角”。继续选派第7批优秀干部到绵阳南山中学挂职锻炼,学习办学治校先进经验;大安广华山小学校、富顺华英实验学校、自贡一中等14所学校与成都市成华区相关学校结对,建立起干部互派、优师共用培养机制,进一步拓宽了干部人才培养路径。
在充分保障教师待遇方面,我市认真执行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稳定增长和随公务员待遇调整联动“两项机制”,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政策,每年在绩效工资外单项核增教师课后服务费1.6亿元,提供教师公寓1680套,落实农村教师乡镇工作补贴、交通补贴5000余万元,教师工资收入逐年提高。维护民办学校教师合法权益,在业务培训、职务聘任、表彰奖励等方面保障公民办教师享有同等权利。
为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我市建立以县级以上教育部门为主导的进校园工作机制,制定社会事务进校园准入标准,清理规范中小学进校园活动37项。建立社会事务进校园专项整治工作督查机制,调查处理信访举报20余件,切实维护学校和教师正当权益。
通过一系列举措,持续释放出优质师资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强大动能。近年来,自贡市教育水平实现新提升,创成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学校4所,省级示范园10所、省级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共同体领航学校8所,建成义务教育集团46个,沿滩区、大安区顺利通过“两项督导”省检,基础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加快迈进,新高考首考实现“开门红”,一本(特控线)率和本科率连续6年增长,职教高考本科上线率同比增长68.6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老百姓的教育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尊师重教,让自贡教育之光代代相传、薪火不灭,汇聚起向一代代学子“传道授业”的磅礴力量。
编辑:张熠
责任编辑:尤洋
编审:喻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