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凉山:山里人走出海上致富路

2025-09-10 19:18 凉山州新闻传媒中心

0

分享

“今天我们搬运了近3000个吊笼的海参,收入超1000元!”近日,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下浒海域的渔排上,“90后”彝族小伙巴足木且擦去额头的汗水,笑着拨通家人电话。这位来自越西县的年轻人,正驾船航行在一望无垠的海面上,用勤劳的双手托起一家人的幸福生活。

巴足木且的家乡在越西县板桥镇,与坐落于东海之滨的霞浦县相隔千里。霞浦县凭借广阔的海域面积与丰富的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海参、鲍鱼、大黄鱼等特色养殖产业,为众多凉山籍务工人员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

2003年,霞浦县开始发展海参养殖,吸引了一大批凉山群众前去务工。随着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凉山人循着老乡的足迹奔赴霞浦,如今已有上万凉山人在当地从事海参、鲍鱼、大黄鱼、海带等养殖工作,成为当地发展“蓝色经济”的重要力量。

巴足木且一家人就是其中的代表。2018年,在老乡的介绍下,巴足木且走出大山,乘飞机、坐动车,辗转2000多公里抵达霞浦县,最终在沙江镇围江村海域一海参养殖渔排上落脚。“出来打工就是想多赚点钱,让日子过得更宽裕些。”巴足木且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无数凉山籍务工人员共同的心声。

循着巴足木且的脚步,妻子吉尔阿依也与几位亲戚“组团”前往霞浦县务工。一大家人在海上“会师”,每人每月收入在7500元至7800元之间。巴足木且作为管理人员,养殖老板还会视收益给予其额外的报酬。

通过实干苦干,这些年,巴足木且一家的生活悄然发生着变化:积蓄越来越多,夫妻俩在越西县城购置了11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还将孩子送进县城学校读书,幸福生活触手可及。

在霞浦,像巴足木且这样的“夫妻档”“亲戚团”并不少见。宁德市劳动就业服务中心数据显示,每年高峰期,有超过1万名凉山人在宁德务工,即便是用工淡季,也稳定在5000人以上,凉山籍务工人员月均收入介于7000元至10000元之间。

为了让凉山籍务工人员“留得下、稳得住”,宁德、凉山两地政府携手推出了一系列暖心、务实的举措:2024年,两地合作设立凉山州驻宁德市农民工服务站,在渔排密集的溪南镇建立“海上仲裁庭”,保障凉山籍务工人员合法权益;设立“海上零工驿站”,帮助务工者精准对接就业岗位;每逢节假日,当地政府还会为凉山籍务工人员送去米面粮油等慰问品,并开展禁毒防艾、普法宣传等活动,用亲切细致的关怀,让千里之外的凉山人在霞浦感受到家的温暖。

从“外出务工”到“融入第二故乡”,凉山务工者用汗水浇灌希望、用实干描绘幸福,在碧波之上勾勒出新时代务工者的奋斗图景。正如巴足木且所说:“以前总觉得大海离大山很远,现在才发现,只要肯踏实干活,大海也能是我们的‘金饭碗’。”

(凉山州人社局供图)

编辑:金艳

责任编辑:余凤

编审:喻佳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