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爷在沿滩区永安镇双林村卫生室看完病,对着终端设备“刷脸”认证,不到三分钟就完成了医保报销。“现在看病不出村,报销就像买菜扫码一样方便!”王大爷欣喜地说。

这一变化得益于沿滩区近期开展的“村卫生室医保报销难题”专项整治工作。曾经,沿滩区普遍存在村卫生室未能实现医保报销的情况,如今沿滩区委、区政府通过系列改革创新,从深层次、多维度破解这一难题,实现了从“跑远路报销”到“家门口刷脸”的跨越式转变。

“以前看到医保系统就发怵,现在有了“刷脸”设备,我们老年村医也能轻松操作了。”今年58岁的沿滩镇詹井村卫生室村医梅大夫说。
针对村医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导致的“不会报、不愿报”问题,沿滩区开展村级卫生人才能力提升专项行动,通过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和乡聘村用引进专业技术人员19人,清理退出村医27人;开展实操培训40余场次,村医医保培训合格率达100%;新认定具备输液资质村医67人,执业(助理)医师占比提高至45%。
“以前看个感冒要坐车到镇上报销,来回半天时间,车费都比报销的钱多。”联络镇高滩村村民张大姐说,“现在村里卫生室直接刷脸,药还没拿到手,报销就已经办好了。”
为切实方便群众看病就医,沿滩区投入300万元推进智慧化建设,实现“刷脸报销”、即时结算的医保网点95个,报销流程从原来的需要带齐证件、输入密度等繁杂操作,缩短至现在的3分钟内实现报销。同时,为97个村卫生室配备慢病管理移动终端,推广使用“智能公卫”管理系统,居民可随时查询电子健康档案。
“现在卫生室药品齐全了,报销方便了,我们更愿意在村里看病了。”九洪乡三河村村民陈大爷表示。
针对村卫生室基药目录与医保药品目录不完全匹配等问题,沿滩区设立100万元基药周转金,支持先用药后支付;将村卫生室基药配置提高至100种,将非基药配备和使用控制在30%以内,既满足群众用药需求,又规范了诊疗行为。
同时建立“财政保障为基础、服务激励为补充”的复合型补偿机制,公卫资金实行“预拨+结算”,半年拨付率提高至85%,解决了村卫生室运营的后顾之忧。
“现在好了,卫生室和卫生院成了一家人,用药、诊疗、报销全都逐步规范统一,我们再也不用各自为战了。”沿滩镇卫生院院长深有感触地说。
这一转变得益于我区创新推行的“分类整合”管理模式,将原有的187个村卫生室优化整合为152个,根据地域特点和群众需求,精准打造整合型村卫生室11个、派驻型村卫生室42个、巡诊型村卫生室10个,形成梯度有序的服务网络。整合型村卫生室实现人员统一调配、业务统一管理、财务统一核算“三统一”,打破以往各自为政的局面。同时,创新实施“健康管家”网格化管理,建立“市指导、区统筹、乡管理、村执行”的四级家庭医生团队服务体系,分片包干开展巡诊派驻服务,建立重点人群“红黄绿”三色健康台账,实现精准管理、主动服务。
通过系列改革,沿滩区逐步改变了以往村卫生室“没人管、不会管、管不好”的局面,形成了上下联动、分工协作、高效运转的一体化服务新体系。今年以来,沿滩区行政村医保定点管理实现全覆盖,村卫生室医保报销增加1万余人次,“两病”规律服药增加3000余人。
“现在村里看病不仅方便,还能报销,我们农村人也享受到了和城里人一样的医疗服务。”王大爷的一席话,道出了沿滩区农村居民的共同心声。
编辑:陈翠
责任编辑:余凤
编审:喻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