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百年交行再续缘,千年盐都共生长——两度交融传佳话,双向奔赴谱新篇

2025-09-16 09:00 自贡网

6

分享

交通银行,作为我国大型国有银行集团的重要一员,自1908年应运而生以来,跨越世纪风雨,历经时代沧桑,不断发展壮大,沉淀出愈发厚重的百年金融底蕴。鲜为人知的是,这家百年金融机构与“千年盐都”自贡有着两段不解之缘,其首次在此设立机构的历史,距今已逾87年,为这段渊源写下了传奇佳话。

自贡盐业,开掘千年,盐脉绵延。它以盐为根脉,凭盐而兴盛,终成“千年盐都”。回溯1939年,自贡市正式建制,跻身中国早期建制城市之列,其名亦取自“自流井”与“贡井”两地,字里行间皆藏着盐的印记。

追溯过往,交通银行与“千年盐都”两度结缘、交相辉映,看似偶然,实则必然。这从一侧面映照了百年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见证金融与国家民族命运的休戚与共,也折射出金融功能演进与城市发展变迁。两次设机构,既有相似,更有不同:历史背景与国运趋势各异,经营目的与使命担当有别,发展成果与未来前景亦不相同。前一段历史已落幕,此番再续前缘,正方兴未艾。

在漫长岁月里,交行分支机构浸染着盐都的烟火气,而自贡的城市记忆中,亦深深镌刻着交行的印记。

一、战时布局, 扶助盐业

1937年秋,抗战的烽火燃遍华夏,一场全民皆兵、前后方一体的立体战争就此拉开序幕。彼时,前线浴血奋战,后方亦需源源不断的物资补给与后勤支撑,而金融,正是这场艰难征程中支撑战时经济、助力抗战胜利的重要力量。在这当中,交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担负了重大的特殊使命。

盐乃民生刚需,历来实行专卖专营,更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战略基石。1937年抗战烽火骤起,东南沿海国土相继沦陷,漫长海岸线上的海盐产区与运销通道被无情切断,“民食无盐”的危机与军需保障的压力接踵而至。危难之际,深处内陆的自贡盐场,凭借千年井盐开采技艺与雄厚产能,一跃成为支撑战时后方的“盐都粮仓”,其出产的井盐也随之跃升为保障军民存续、稳定国家经济的核心战略物资。此时盐业生产亟需金融支持,成为战时后方经济的一项关键诉求。

为响应战时后方金融需求,西迁后的交通银行迅速布局川康重点地区,1938年1月先设重庆支行(同年11月改称分行)。随后派员实地考察发现,彼时自流井(自贡市前身)作为西南盐业核心产地,盐场密集、产能雄厚,商贸活跃,盐业增产赶运也亟需金融支持,条件已十分成熟,遂决定落子自流井,以便尽快有效对接扩大盐业生产经营的金融需求,履行其支撑战时经济的重大使命。

经交行先辈细致筹备,在获交行总管理处及重庆分行核准后,交通银行自流井办事处于1938年7月4日正式开业(简称“井处”,隶属重庆分行),初址设于自流井正街57号,后迁至八店街。1942年9月,“井处”升格为交通银行自流井支行(简称“井行”)。

1.png
1938年7月3日,当地《新运日报》刊登的自流井交通银行开业启事(自贡市档案馆藏)

交通银行自流井支行(时称“井处”)自开业起便将盐业作为扶助重点,毅然肩负起为自贡盐业“增产赶运”注入金融活水的使命。通过向盐场投放生产贷款、办理盐业票据贴现等金融服务方式,鼎力扶持盐场生产经营,同时加速食盐从盐场到西南、两湖及西北战区的运销流转,以金融力量为“以盐抗战”筑牢了坚实根基。

1940年9月,交行联合当地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合称“四联银行”),以“四联井支处”名义与川康盐务局签署合约,提供1000万元(法币)透支资金。这笔关键“活水”直接用于盐场购置设备、扩充卤井,助力扩能增产,为自贡盐业注入强劲动能;交行也由此成为“以盐抗战”的坚实金融后盾。八年抗战期间,自贡井盐持续输往西南、两湖及西北,既保障了军民食盐需求,更上缴超20亿元(法币)盐税,为全国抗战提供了财力支援。

1949年12月,交行自流井支行被自贡军管会接管,结束了首段11年历程——它比自贡建市早一年诞生,虽时光不长,却以金融之力深度扶助地方产业,尤其在“以盐抗战”中功不可没,在自贡金融史上留下深刻印记。

二、改革春风,再续前缘

1987年4月1日,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重组后的交通银行在上海开业,随后在全国增设分支机构。其布局突破行政区划,以经济区域合作为导向,聚焦上海经济区、长江流域、大西南经济区、环渤海湾等重点区域,推动地区横向经济联动,助力区域协同发展。此举在全国引发热烈反响,多地政府纷纷致函申请,主动创造条件争取筹建资格。

新的历史机遇中,交通银行布局西南时再度聚焦自贡这座历史名城;自贡地方政府亦以高涨热情积极对接,抢抓机遇,创造条件,迅速制定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全力争取筹建资格。自贡市委、市政府还将引进交通银行作为推进经济金融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彼时的自贡,凭借盐业、化工、机械三大支柱产业构筑的雄厚经济实力,以及川南区域中心的领先城市地位,高度契合交行“服务产业强市、助推区域协同”的机构布局指导思想与择优选址标准,最终跻身交行在大西南首批规划设机构的城市之列。百年交行与“千年盐都”的双向奔赴,就此落地为深度交融、再度携手的崭新合作。

经过15个月紧张有序筹备,且总行机构验收组现场检查确认具备开业条件后,1988年9月1日,交行自贡支行对外开业。这是交行重庆分行在川设立的首家支行(早于交行成都支行),凸显了当时自贡在川南地区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交行对区域产业核心城市的战略偏重。此时,交行自贡支行开业距1938年交行自流井办事处开业,恰好跨越半个世纪,历经五十个春秋轮回。此番续缘绝非时光沉淀后的简单重现,而是改革开放浪潮下的全新启程,被赋予了崭新内涵与使命。交行的金融“活水”,再次浸润盐都大地,滋养产业成长,与这座城市相伴同行、共生共长。

2.png
1988年9月1日,交行自贡支行举行开业及挂牌仪式

三、与城同行,共铸辉煌

自1988年重归盐都以来,数十载春秋里,交行自贡支行(后升格为分行)始终情系地方,以金融‘活水’滋养产业根系、惠及民生福祉,与万千企业及市民建立紧密联结。自贡经济的持续增长、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背后既有交行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的良性互动,更凝聚着一代代交行人的奉献担当。其贡献集中彰显于三大特色:

(一)以“交”兴城,赋能基建

秉承交通银行“利便交通”的立行初心,该行在传承中创新,在发展中突破,长期聚焦电信通讯、交通运输、市政工程等领域,深度参与旧城改造与重大基建。多年来,从通讯网络升级到城市道路拓宽,从高速公路贯通到高铁配套落地,该行支持参与的一项项省市重点工程相继竣工投用,既为盐都城市建设注入新活力,更以金融之力助推自贡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二)以“灯”为媒,点亮产业

自开业起,该行便倾力支持自贡彩灯这一特色产业,助推“盐都灯火”走向全国、享誉世界。如今,自贡彩灯产业国内、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85%、92%;近期,31亿元彩灯组合银团贷款获批复(该行为牵头银行),更将为“南国灯城”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三)以“新”促新,激活未来

该行持续推新求变,紧盯市场变化,主动作为,以新产品、新服务赋能地方新兴产业,重点支持低空经济、航空产业园等新经济及高新技术产业,全力配合自贡推进“工业强市”与城市转型升级战略,争当改革发展的践行者。

此外,该行历年来贡献大额利税,同时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捐资支援乡镇学校,热心公益事业,以实际行动诠释国企担当,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三十余载栉风沐雨,交行自贡分行在躬身服务自贡经济建设的征程中,始终深深扎根这片热土;而地方政府的鼎力扶持与社会各界的深情反哺,亦为分行铺就了茁壮成长的沃土,赋予其蓬勃发展的广阔空间。从早期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快速崛起,到如今步履坚实、实力日增的稳步前行,分行不仅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小及大的华丽蜕变,更已然成为自贡金融版图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以金融之笔为盐都发展添墨增彩。

如今,交通银行自贡分行经营实力节节攀升,人民币存贷款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截至2025年6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较1988年末增长280余倍,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50余倍,资产总额增长120余倍。其存贷款市场占比长期稳居当地银行机构前列,截至2025年6月末分别达6.79%、7.48%,均高于全国交行系统平均水平,彰显了强劲的发展韧性。

自1988年开业以来,交行自贡分行便书写了“年年盈利、从未亏损”的亮眼答卷,这项实属难得的长期纪录在交行系统和当地同业中均表现出色,人均创利水平更为突出。2017年,分行利润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此后多年在交行四川省分行辖属机构中稳居第一;2024年人均创利超100万元,不仅高于全国交行系统平均水平,更在自贡市银行业中名列前茅,用实力诠释着“金融赋能”的价值。

3.png
荣获“1989年度全国金融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奖状

37年来,交行自贡分行各项业务长足发展,精神文明建设、队伍培育及企业文化建设硕果累累。不同时期,分行先后斩获中国人民银行、交行总行及省市政府、监管部门各类荣誉,覆盖业务、管理、服务等数十领域,多次获评一等奖、先进单位,既是对其全方位工作的高度认可,更是对一代代交行人奋斗的最佳褒奖。

交行与盐都,恰似盐井与卤泉,相生相融,彼此成就。从抗战初期落子自流井,以“金融救国”赤子心助力“以盐抗战”;到改革开放后重返盐都,以“金融创新”勇毅探索润泽桑梓;再到如今肩负“金融赋能”新使命,推动老工业城市焕发新活力——“百年交行”与“千年盐都”的羁绊,从未止步于简单机构布局,而是“以城同行、与城共荣”的庄严承诺。正如燊海井这口盐都活化石,其持续涌流的卤泉,恰如双方绵延近百年的金融联结,从未干涸。

4.png
2025年5月,交行四川省分行领导带队拜访自贡市运输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金融的魅力,从来不只在于冰冷的数字,更在于其背后滚烫的温度与深厚的情怀。这份跨越近百年的金融联结与城市情缘,必将在新时代浪潮中沉淀为更厚重的历史注脚,酿造出独具盐都风味的“金融盛宴”。

展望未来,交行自贡分行将继续与这座千年文化名城携手共进,以金融之力让盐都的光芒愈发熠熠生辉;与此同时,在建设现代化金融强国的伟大征程中,交行自贡分行将逐梦前行,添砖加瓦,奋力奏响属于新时代的华彩乐章!(杨旭东)

编辑:金艳

责任编辑:余凤

编审:吴山冠

热门评论6 条评论

  • 自贡观察网友944239181小时前
    赞0

    我是1992年从大学毕业进入自贡交行参加工作的,迄今已逾33年。拜读杨旭东同志这篇大作,也勾起我对当年工作的诸多回忆。说起我进入自贡交行的缘起,还与杨总有着直接的关系。记得是1991年的时候,我在学校收到自贡交行的一封来信,大意是欢迎自贡籍的同学(我是自贡市富顺县人)回家乡工作、建设家乡、共创美好未来。经打听,自贡交行的待遇和福利很不错,我对加入自贡交行也是非常向往。1992年上半年,杨主任(时任办公室主任兼人事教育部主任)同自贡交行杨副经理(副行长)到学校调查了解自贡籍学生的有关情况,在学校学生处了解时,我所在系的党总支书记也在场,并将我的情况做了介绍,后来我是直接派遣至自贡交行报到的(同期到自贡交行工作的其他同学是先到自贡市人事局报到、然后再到交行的)。 1992年7月,我到自贡交行报到入职。杨主任当时负责人事、文秘、行政、综合等工作,身兼数职,工作繁忙而有序。自贡交行的文秘宣传、综合管理等工作颇具特色,在交行系统都很有名气,博得“小而精”的美名。到现在我仍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就是杨主任很重视队伍建设和青年员工培养,经常组织技能培训和比赛。当时的银行柜面业务全是手工记账、计息、点钞,计算机和点钞机几乎没有。经过不断训练,自贡交行涌现出一批训练有素的业务能手,在交行系统和重庆片区技能比赛中,自贡多次获得珠算、点钞、翻打传票等项目的团体、个人冠军或名列前茅。 自贡交行创业初期团结奋斗的氛围浓厚。1992年自贡交行已经成立4年,当时交行在市财政局大楼办公,业务发展已有了较好基础,工作条件已有较大改善。一进入交行,就感受到全行上下都很积极向上,充满干劲,干事创业的环境好,我也深受感染和激励,这方面有两件事情我记忆深刻:一是主动做事成为习惯和常态。那时不像现在有物业、物流公司,行里购买办公用品、设施设备等物资,都是员工自己搬运和摆放整理,大家都主动参加,有时甚至是在下班之后,住在附近的员工也主动赶来一起手搬肩扛,所有人都毫无怨言。二是人人都是营销员、人人都是宣传员。与四大银行相比,交行重新组建成立时间晚,客户基础弱,要靠自己去“找米下锅”拼市场,所以每一个员工都主动宣传交通银行“三个一流”宗旨,动员自己的家人、同学、亲友,开户、存款到交行。记得我1993年到新区分理处工作,因是新设网点,客户很少,我们就设计印刷了一些宣传单,有醒目的红黄绿等几种颜色,到周边的商铺、企业、居民户散发传单,介绍交行的服务、效率和信用,最远的到了几里外的蛋鸡场。我们的坚持和优质服务逐步获得认可,前来开户的客户逐渐多起来,附近的妙观寺也成为了我们的客户。 后来杨总调珠海分行和总行工作,我也持续得到杨总的指导帮助,内心很是感谢。一晃已是三十多年。拜读杨总的这篇《两度结缘》,作为自贡交行的一名老员工,也是有感而发一些回忆和感受。谢谢杨总!

  • 自贡网网友931097055小时前
    赞0

    心若年青、岁月不老、且亦从容待日厚,不念沧桑不念苦。旭东主任(习惯最早时的称呼)执手一支画笔,画出自贡交行前世今生,不是亲身经历、难以共情共鸣!认真拜读旭东主任精心撰写的这篇大作感受颇深,感触良多.……文章不仅文彩飞扬,远超当年水平。他用心细腻,以严谨纪实的笔法娓娓道来,把我带回到了自贡交行创业之初激情燃烧的岁月.….. 还记得1988年初,我调入了正在紧张筹备之中的自贡交行,分配到办公室从事内部财务工作。8月初有幸被委派到上海交行总管理处领取“交行银行自贡支行”印章,那时的公章都是交通银行总管理处统一定制,统一颁发。领导安排和我同行的是筹备财务部一名同事。临行前领导专门找我俩谈话,郑重强调:公章虽小,事关重大,它关乎自贡支行是否合法营业的大事!你们不仅带着自贡交行全体筹备人员的期盼,市政府领导也十分关切!我们两个“小不点儿”在领导的再三叮嘱下飞到了上海大都市。 来到总行 几经周折,当时的总行领导面见了我们两个年轻人,并询问了自贡地区的经济金融现状,以及交行筹备人员的情况等等,在领导的再三审视下,我们终于拿到到了一枚“交通银行自贡支行”的合法印章,返程时一路小心翼翼,严密守护,终于顺利回到自贡,完成了这次神圣而又难忘的重大使命。 往事并不如烟,曾几何时, 一代交行人在“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共同战斗、共创辉煌”的奋斗宗旨激励下,不辞辛苦,不畏辛劳,废寝忘食,争先恐后,昼夜工作的情景浮现眼前.……. 每一位创业者、奋斗者都烙上了深深的烙印! 谢谢旭东主任不辞辛苦,耗费巨大精力,翻阅大量档案资料,用心用情撰写这篇大文章,让那段久远的记忆不在封存,让当年那些人和事更加光鲜动人。 “百年交行、千年盐都”让交行和盐都结合更加紧密、让百年交行和千年盐都更加立体,祝自贡交行拥有更加辉煌的明天!再次向作者致敬!

  • 沬水12小时前
    赞0

    本文是一篇饱含深厚历史底蕴和扎实文字功底的佳文,让我回想起1988年自贡交行筹建开业那段难忘岁月。 37年前我大学毕业随即加入正在筹建的自贡交行,成为自贡交行那段历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初来乍到立刻就感受到团队浓厚的临战氛围,青春年少意气风发的我很快就融入了紧张、团结、友爱、向上的自贡交行筹备组。 记得当时筹备组领导有刘承均和杨顺时同志,不久引进建行的彭祥华同志;主要中层骨干有杨旭东、刘锡君、戴遗安、漆碧坤等同志。承均非常稳重全面为人大度,祥华精通银行业务,顺时儒雅诙谐;旭东综合协调能力很强,是我极为尊重的老领导,锡君工作风风火火属于刀子嘴豆腐心,遗安和碧坤看上去不温不火但做事很有恒心,其他同事也各具个人风彩。我对祥华、顺时、旭东分别长于论文、公文、新闻信息写作的能力非常钦佩,一直作为学习和追赶的目标。 筹备和开业初期的工作既是忙碌的,更是快乐的,现在常说的“5+2,白+黑”在那时简直就是常事,很多工作都是全员全天候出动和高强度全员营销,在资本金筹集、营业场所、帐户开立、专项资金存储、优质项目推荐等方面得到地方党政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自贡交行迅速实现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业务辐射到川南周边地区,较短时间内就在自贡金融界站稳脚跟,由于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被同业调侃为“政府的幺儿”,有点“羡慕嫉妒恨”的味道。 从1988年至今已37年如弹指一挥间,自贡交行从支行到分行已走过37年不平凡的发展道路,历经刘承均、彭祥华、刘荣禄、李秦生和魏明鸿、邢忠、陈建雄、丁自力、周波、刘祥松十任班子,在自身业务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有力地支持了自贡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但岁月无情,建行初期的近50名员工,目前在岗未退休的仅余5人,已有数名员工不幸离世,令人唏嘘,印证了每个人的职业生涯和生命都是有限的。我从青年到中年再到退休,从黑发到白发,只要生命尚存,不管身处何方,心归处,最忆仍是自贡交行。 “百年交行”与“千年盐都”两度结缘,在时空的双向奔赴中实现了互相成就,这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时代赋予双方的使命。退休的我相信正在迈向第二个百年的“百年交行”和正在迈向第二个千年的“千年盐都”通过进一步紧密牵手,一定会在自贡这片充满希望的沃土上描绘出更加绚丽新篇章。 希望对本文的相关内容有一定补充,并以此薄文纪念自贡交行重新组建37年。 后记—— 2025年对我来说更是个值得纪念和回味的年度。一是母校建校100周年;二是年满60岁如期退休;三是奉调省分行工作20年。我于1988年7月至2005年10月在自贡交行工作近18年,前后经历了1-4任领导班子,和作者在自贡交行草创初期共事多年,彼此有“三个四”的巧合:他年龄长我将近4岁,比我早4年考进大学、参加工作和退休,同事4年,累计相加为12,是否喻意为“月月红”,希望是对我们共同退休生活的良好祝愿。

下载自贡网APP,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