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银行,作为我国大型国有银行集团的重要一员,自1908年应运而生以来,跨越世纪风雨,历经时代沧桑,不断发展壮大,沉淀出愈发厚重的百年金融底蕴。鲜为人知的是,这家百年金融机构与“千年盐都”自贡有着两段不解之缘,其首次在此设立机构的历史,距今已逾87年,为这段渊源写下了传奇佳话。
自贡盐业,开掘千年,盐脉绵延。它以盐为根脉,凭盐而兴盛,终成“千年盐都”。回溯1939年,自贡市正式建制,跻身中国早期建制城市之列,其名亦取自“自流井”与“贡井”两地,字里行间皆藏着盐的印记。
追溯过往,交通银行与“千年盐都”两度结缘、交相辉映,看似偶然,实则必然。这从一侧面映照了百年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见证金融与国家民族命运的休戚与共,也折射出金融功能演进与城市发展变迁。两次设机构,既有相似,更有不同:历史背景与国运趋势各异,经营目的与使命担当有别,发展成果与未来前景亦不相同。前一段历史已落幕,此番再续前缘,正方兴未艾。
在漫长岁月里,交行分支机构浸染着盐都的烟火气,而自贡的城市记忆中,亦深深镌刻着交行的印记。
一、战时布局, 扶助盐业
1937年秋,抗战的烽火燃遍华夏,一场全民皆兵、前后方一体的立体战争就此拉开序幕。彼时,前线浴血奋战,后方亦需源源不断的物资补给与后勤支撑,而金融,正是这场艰难征程中支撑战时经济、助力抗战胜利的重要力量。在这当中,交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担负了重大的特殊使命。
盐乃民生刚需,历来实行专卖专营,更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战略基石。1937年抗战烽火骤起,东南沿海国土相继沦陷,漫长海岸线上的海盐产区与运销通道被无情切断,“民食无盐”的危机与军需保障的压力接踵而至。危难之际,深处内陆的自贡盐场,凭借千年井盐开采技艺与雄厚产能,一跃成为支撑战时后方的“盐都粮仓”,其出产的井盐也随之跃升为保障军民存续、稳定国家经济的核心战略物资。此时盐业生产亟需金融支持,成为战时后方经济的一项关键诉求。
为响应战时后方金融需求,西迁后的交通银行迅速布局川康重点地区,1938年1月先设重庆支行(同年11月改称分行)。随后派员实地考察发现,彼时自流井(自贡市前身)作为西南盐业核心产地,盐场密集、产能雄厚,商贸活跃,盐业增产赶运也亟需金融支持,条件已十分成熟,遂决定落子自流井,以便尽快有效对接扩大盐业生产经营的金融需求,履行其支撑战时经济的重大使命。
经交行先辈细致筹备,在获交行总管理处及重庆分行核准后,交通银行自流井办事处于1938年7月4日正式开业(简称“井处”,隶属重庆分行),初址设于自流井正街57号,后迁至八店街。1942年9月,“井处”升格为交通银行自流井支行(简称“井行”)。

交通银行自流井支行(时称“井处”)自开业起便将盐业作为扶助重点,毅然肩负起为自贡盐业“增产赶运”注入金融活水的使命。通过向盐场投放生产贷款、办理盐业票据贴现等金融服务方式,鼎力扶持盐场生产经营,同时加速食盐从盐场到西南、两湖及西北战区的运销流转,以金融力量为“以盐抗战”筑牢了坚实根基。
1940年9月,交行联合当地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合称“四联银行”),以“四联井支处”名义与川康盐务局签署合约,提供1000万元(法币)透支资金。这笔关键“活水”直接用于盐场购置设备、扩充卤井,助力扩能增产,为自贡盐业注入强劲动能;交行也由此成为“以盐抗战”的坚实金融后盾。八年抗战期间,自贡井盐持续输往西南、两湖及西北,既保障了军民食盐需求,更上缴超20亿元(法币)盐税,为全国抗战提供了财力支援。
1949年12月,交行自流井支行被自贡军管会接管,结束了首段11年历程——它比自贡建市早一年诞生,虽时光不长,却以金融之力深度扶助地方产业,尤其在“以盐抗战”中功不可没,在自贡金融史上留下深刻印记。
二、改革春风,再续前缘
1987年4月1日,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重组后的交通银行在上海开业,随后在全国增设分支机构。其布局突破行政区划,以经济区域合作为导向,聚焦上海经济区、长江流域、大西南经济区、环渤海湾等重点区域,推动地区横向经济联动,助力区域协同发展。此举在全国引发热烈反响,多地政府纷纷致函申请,主动创造条件争取筹建资格。
新的历史机遇中,交通银行布局西南时再度聚焦自贡这座历史名城;自贡地方政府亦以高涨热情积极对接,抢抓机遇,创造条件,迅速制定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全力争取筹建资格。自贡市委、市政府还将引进交通银行作为推进经济金融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彼时的自贡,凭借盐业、化工、机械三大支柱产业构筑的雄厚经济实力,以及川南区域中心的领先城市地位,高度契合交行“服务产业强市、助推区域协同”的机构布局指导思想与择优选址标准,最终跻身交行在大西南首批规划设机构的城市之列。百年交行与“千年盐都”的双向奔赴,就此落地为深度交融、再度携手的崭新合作。
经过15个月紧张有序筹备,且总行机构验收组现场检查确认具备开业条件后,1988年9月1日,交行自贡支行对外开业。这是交行重庆分行在川设立的首家支行(早于交行成都支行),凸显了当时自贡在川南地区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交行对区域产业核心城市的战略偏重。此时,交行自贡支行开业距1938年交行自流井办事处开业,恰好跨越半个世纪,历经五十个春秋轮回。此番续缘绝非时光沉淀后的简单重现,而是改革开放浪潮下的全新启程,被赋予了崭新内涵与使命。交行的金融“活水”,再次浸润盐都大地,滋养产业成长,与这座城市相伴同行、共生共长。

三、与城同行,共铸辉煌
自1988年重归盐都以来,数十载春秋里,交行自贡支行(后升格为分行)始终情系地方,以金融‘活水’滋养产业根系、惠及民生福祉,与万千企业及市民建立紧密联结。自贡经济的持续增长、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背后既有交行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的良性互动,更凝聚着一代代交行人的奉献担当。其贡献集中彰显于三大特色:
(一)以“交”兴城,赋能基建
秉承交通银行“利便交通”的立行初心,该行在传承中创新,在发展中突破,长期聚焦电信通讯、交通运输、市政工程等领域,深度参与旧城改造与重大基建。多年来,从通讯网络升级到城市道路拓宽,从高速公路贯通到高铁配套落地,该行支持参与的一项项省市重点工程相继竣工投用,既为盐都城市建设注入新活力,更以金融之力助推自贡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二)以“灯”为媒,点亮产业
自开业起,该行便倾力支持自贡彩灯这一特色产业,助推“盐都灯火”走向全国、享誉世界。如今,自贡彩灯产业国内、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85%、92%;近期,31亿元彩灯组合银团贷款获批复(该行为牵头银行),更将为“南国灯城”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三)以“新”促新,激活未来
该行持续推新求变,紧盯市场变化,主动作为,以新产品、新服务赋能地方新兴产业,重点支持低空经济、航空产业园等新经济及高新技术产业,全力配合自贡推进“工业强市”与城市转型升级战略,争当改革发展的践行者。
此外,该行历年来贡献大额利税,同时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捐资支援乡镇学校,热心公益事业,以实际行动诠释国企担当,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三十余载栉风沐雨,交行自贡分行在躬身服务自贡经济建设的征程中,始终深深扎根这片热土;而地方政府的鼎力扶持与社会各界的深情反哺,亦为分行铺就了茁壮成长的沃土,赋予其蓬勃发展的广阔空间。从早期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快速崛起,到如今步履坚实、实力日增的稳步前行,分行不仅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小及大的华丽蜕变,更已然成为自贡金融版图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以金融之笔为盐都发展添墨增彩。
如今,交通银行自贡分行经营实力节节攀升,人民币存贷款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截至2025年6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较1988年末增长280余倍,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50余倍,资产总额增长120余倍。其存贷款市场占比长期稳居当地银行机构前列,截至2025年6月末分别达6.79%、7.48%,均高于全国交行系统平均水平,彰显了强劲的发展韧性。
自1988年开业以来,交行自贡分行便书写了“年年盈利、从未亏损”的亮眼答卷,这项实属难得的长期纪录在交行系统和当地同业中均表现出色,人均创利水平更为突出。2017年,分行利润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此后多年在交行四川省分行辖属机构中稳居第一;2024年人均创利超100万元,不仅高于全国交行系统平均水平,更在自贡市银行业中名列前茅,用实力诠释着“金融赋能”的价值。

37年来,交行自贡分行各项业务长足发展,精神文明建设、队伍培育及企业文化建设硕果累累。不同时期,分行先后斩获中国人民银行、交行总行及省市政府、监管部门各类荣誉,覆盖业务、管理、服务等数十领域,多次获评一等奖、先进单位,既是对其全方位工作的高度认可,更是对一代代交行人奋斗的最佳褒奖。
交行与盐都,恰似盐井与卤泉,相生相融,彼此成就。从抗战初期落子自流井,以“金融救国”赤子心助力“以盐抗战”;到改革开放后重返盐都,以“金融创新”勇毅探索润泽桑梓;再到如今肩负“金融赋能”新使命,推动老工业城市焕发新活力——“百年交行”与“千年盐都”的羁绊,从未止步于简单机构布局,而是“以城同行、与城共荣”的庄严承诺。正如燊海井这口盐都活化石,其持续涌流的卤泉,恰如双方绵延近百年的金融联结,从未干涸。

金融的魅力,从来不只在于冰冷的数字,更在于其背后滚烫的温度与深厚的情怀。这份跨越近百年的金融联结与城市情缘,必将在新时代浪潮中沉淀为更厚重的历史注脚,酿造出独具盐都风味的“金融盛宴”。
展望未来,交行自贡分行将继续与这座千年文化名城携手共进,以金融之力让盐都的光芒愈发熠熠生辉;与此同时,在建设现代化金融强国的伟大征程中,交行自贡分行将逐梦前行,添砖加瓦,奋力奏响属于新时代的华彩乐章!(杨旭东)
编辑:金艳
责任编辑:余凤
编审:吴山冠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