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频/罗祥瑞
自贡融媒记者 罗祥瑞 实习生 虞黎君
在富顺县琵琶镇青山岭,一片葱茏的油茶林正悄然舒展着深绿的枝叶。张瑜,这位曾在大城市拼出一方天地的年轻人,如今脚踩泥土,站在这片充满生机的油茶园中。她的目光掠过整齐的茶树,那些忙碌的乡亲身影,正是她心底最踏实的风景。

多年前,来自富顺县的一通求助电话,让张瑜深刻体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意义。随后,她毅然放弃在昆明经营多年的建材与珠宝生意,回到丈夫的家乡富顺,投身油茶产业,决心带领乡亲们共同走上振兴之路。
“我们决定种油茶,是受我公公一句话的启发‘油茶种下去,能福泽几代人’。”张瑜站在茶林中,语气坚定。依托自贡人才回引的“好政策”、富顺县促进返乡创业帮扶等红利政策,她通过土地流转整合这片荒山,牵头成立“富又顺油茶合作社”,邀请农户以土地入股,创新推出“提前保底分红+效益提成”的合作机制,让村民真正成为产业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以前这些地没人种,现在不但有租金,入股年底还有分红,我们在基地干活每天还能挣些钱。”油茶基地正在除草的村民李大姐笑着说。

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初期,因经验不足与干旱天气,首批茶苗死亡率超90%,股东接连退出,团队从8人减至4人。“整夜睡不着觉,望着枯黄的苗子,心里特别难受。”张瑜回忆道。紧要关头,富顺县政府主动提供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同时她也不曾放弃,在县委组织部和县林业局的帮助下,对接联系到中国林科院和省林科院专家团队提供技术支撑。历经6年攻关,团队终于突破最优品系搭配、二十四节气生产标准、物理冷压榨工艺三大核心技术,走出困境。

科技的注入与政策的托举,让曾经的荒山真正变成“金山”。合作社规模不断扩大,从最初的几百亩扩展至三千余亩,并于2020年成立四川创领食品有限公司,打造“鑫酉清道夫”“青山令”等品牌,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更可喜的是,油茶基地更成了家门口的“就业车间”,合作社累计为400余名留守妇女提供就业岗位,帮助83户脱贫户稳定增收,年收入最高突破2万元。曾经的贫困户王大姐如今已成为技术骨干,“以前外出打工,孩子成了留守儿童。现在在家门口挣钱,还能照顾老人孩子。”她的话语中洋溢着幸福。

作为一名“新农人”,张瑜的“新”不只是在选项目,更在经营思路和机制上。从返乡创业的“单打独斗”到带动155户社员共同发展,其中24户曾是脱贫户;从担忧土地抛荒到年支付土地流转金与分红超2630万元。张瑜用一串串带着泥土芬芳的数字,在富顺的田野上写下了新农人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随着产业不断壮大,张瑜积极对接农业与文旅部门,推动村企合作修路筑桥、改善设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在当地政府支持下,青山岭“520”观景台顺利建成。这座以“爱情”为主题的观景台,海拔520米,可俯瞰沱江、赵化古镇以及泸州城方向,仿佛一幅活的“山水画”,迅速成为区域文旅新地标。“周末很多游客来看风景,顺便买山茶油和特产,茶花节时人更多。”村民老张笑着说。
十余年坚守,张瑜带领团队将“四川省乡村振兴贡献奖”“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及国家级示范社等荣誉收入囊中。从助学扶智到产业振兴,从荒山再生到文旅融合,她以行动彰显了新时代“新农人”的担当与智慧。自贡在引才回乡、创业支持、科技赋能上的“深水”实干,正让一片片沃野重获新生,一张张笑脸写满幸福——这便是乡村振兴最美的注脚。
编辑:尤洋
责任编辑:卜一珊
编审:吴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