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刘春华 文/图
“你为参加这次比赛进行了哪些准备?”“从早上8点过练到晚上12点过,每天练到手麻木。”9月19日下午,在河南省郑州市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以下简称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比赛场馆,来自四川代表团的技能选手陈彦兵与搭档施维杰正进行最后的赛前准备。

本次大赛,四川代表团共派出116名优秀技能人才,赴河南郑州与全国3400余名技能高手巅峰对决,一展“技能川军”风采。116名选手中,年龄最大的48岁,最小的17岁。其中,17岁选手正是来自成都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的学生陈彦兵。他将和搭档施维杰一起 ,在本次大赛“自主移动机器人”项目中,与来自全国的该项目高手一较高下。
虽然只有17岁,接触机器人项目时间不长,但陈彦兵已经参加过一次省级比赛和两次全国比赛并获奖。说起来入行和取得成绩的秘诀,陈彦兵自己总结有两点:热爱与坚持。
2023年9月,陈彦兵成为成都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一名新生,带着对机器人的好奇与想要参加比赛拓宽眼界的想法,加入了学校集训队。“那时的我,还是个连机器人的基本部件都不认识的小白,而不管是工业机器人还是移动机器人竞赛的考核内容对我来说都是远超课本知识的挑战。”陈彦兵说,对机器人的热爱,让他没有急着追求竞赛成绩,而是选择在实训室的角落里默默扎根。

每天课后,他在实训室和集训队友一起学习运动控制原理、机器人编程等专业书籍。按照书本上的步骤一步一步操作,遇到实在不明白的就主动询问指导老师。他从最基础的电机调试开始练起,为了让机器人直线行驶误差控制在2厘米内,他蹲在地上用卷尺量了三百多次轨迹,记录下不同电压、负载下的转速数据,最终总结出一套精准的参数校准方案。
今年2月,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四川省遴选赛的备战吹响冲锋号。陈彦兵已能独当一面,除了负责机器人的电气和机械拆装,还参与简单的路径规划以及相关的python编程工作。为应对比赛中机器人定位精度的难题,他和队友在实训室搭建了10多种模拟场地进行测试。训练期间,他的闹钟从早上六点调到五点半,每天带着面包进实训室,既要反复拆装机器人以确保其在各种场景下的稳定性,又要调试代码,直到凌晨才披着月光回宿舍,电脑里存着800多组路径测试数据,硬盘因反复存储调试视频而出现坏道。
经过层层遴选,陈彦兵从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四川省遴选赛中脱颖而出,成为代表四川参加此次全国比赛的优秀技能选手之一。回望从普通学子到国赛选手的成长之路,他感到:“成长没有捷径,是三百次轨迹测量的执着,是凌晨五点的校准扳手,是800组数据背后的严谨,更是对机器人的纯粹热爱,助我站上国赛舞台,在技能成长的道路上一直前进。”
编辑:余凤
责任编辑:陈翠
编审:吴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