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泸州:一桥连通三省,冰脆李红火出山

2025-09-23 19:04 泸州市融媒体中心

0

分享

1935年,中央红军在石厢子彝族乡过完年后,大部队经水潦彝族乡双山村关口前往云南扎西。水潦彝族乡这片红色热土,红色文化丰富: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司令员、政委龙厚生安眠在高坪金龟山,赤水河“一盏巴巴灯”、底塔“朱德点兵”等红色故事广为流传,李廷富、姜宪庭等群众给红军带路,郑兰亭收留红军王元高等,该乡现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

今年春天,鸡鸣三省大桥右侧的水潦彝族乡山间李花点缀。刘莹 摄

“以前搞种植收入少,多数村民外出务工,不少土地荒起。”9月19日,泸州市叙永县水潦彝族乡赤水河村村民徐燕回忆2016年回乡探亲时的情景说。而如今,她已在桥头开起饭店,取名“鸡鸣三省饭店”,饭店融合川黔滇三地饮食特色,推出“酸汤猪脚”等菜品,收入颇丰。

“现在,我们村种植了约5000亩冰脆李,想扩大种植面积,都没有地种了。”赤水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胡云聪说。

一桥飞架东西,天堑变通途。2020年1月,横跨川滇交界峡谷的鸡鸣三省大桥正式通车,结束了两岸群众世代翻山越岭的历史。5年多来,这座大桥不仅成为连接四川叙永县与云南省镇雄县的交通要道,更悄然重塑着沿线地区的经济脉络与生活图景:昔日荒芜的桥头崛起热闹商圈,冰脆李畅销云贵,农户收入翻番、产业提质升级,一幅因路而兴、因桥而活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徐徐展开。

桥通业兴,三省边界焕新颜

清晨的鸡鸣三省大桥畔,徐燕在饭店忙着清洗带泥的土豆,门外车流声不绝于耳。这座横跨川滇交界峡谷、连接四川省叙永县水潦彝族乡与云南省镇雄县坡头镇的大桥,自2020年1月通车以来,改变了赤水河两岸百姓的生活。

徐燕笑着说:“我家餐馆的炸洋芋是最受欢迎的菜品,春节期间一天就要炸两百斤土豆。”如今她每天稳定收入五六百元,生意好时能达数千元,与昔日在村里开杂货铺时已是天壤之别。

大桥建好后不仅带来商机,更改变了村民的生活方式。“现在开车接送孩子上学只要十几分钟,以前走路得一个多小时。”徐燕感慨道。如今周边村落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代步工具,昔日的天堑变成了通途。

作为中央红军长征的重要途经地,水潦彝族乡正焕发生机。该乡乡长范洁说,当地依托大桥带来的区位优势,结合“两线三径多场景”规划,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徐燕所在的门店已被整体改造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服务中心,集非遗展示和农特产品销售于一体。

“所有商铺都已招租,租客多为本地村民。”赤水河村文书杨梅说,“大家都盼着能在这里挣到钱。”

李熟路通,特色产业结硕果

鸡鸣三省大桥的通车,不仅方便了当地村民出行,更打通了冰脆李产业发展的“任督二脉”。水潦彝族乡赤水河村的冰脆李种植面积8年间增加了3000亩,这一变化源于大桥建好后带来的产销变革。

“以前冰脆李靠人背肩挑,走半天山路才能到对面卖上好价钱,但七成李子来不及背出去就烂在了地里。”赤水河村果农杨旭告诉记者,“也想过用车运送,但绕远路颠簸把李子上的‘霜’磕掉了,顾客认为不新鲜,价格再低也卖不脱。”如今开车过桥只需几分钟,不怕李子因霜“掉价”,还有云南客户上门采购。2020年,杨旭靠卖冰脆李挣了7万多元,比通桥前收入翻了一倍。

 冰脆李是赤水河干热河谷的特色农产品,以其核小、皮薄、脆甜化渣,深受市场青睐。2021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认定,成为地方保护品种。据叙永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陈均其介绍,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气候条件造就了其优良品质。

大桥通车改变了产销格局。胡云聪告诉记者,该村冰脆李种植面积从2017年的2000亩发展到如今的5000亩,年产值达3000万元。“很多云南商贩开着货车来收购冰脆李,一天拉一次,成为我们冰脆李销售的主力军。”目前全村380余户种植户中,管理好、规模大的果农年收入超10万元。

产业的兴旺带来生活的巨变。赤水河村村民杨崇青放弃了年收入10多万元的餐饮生意,改种50多亩冰脆李,今年纯收入20余万元。如今,赤水河村全村十分之一的家庭购买了小汽车,土墙瓦房变成了小洋楼。

“种冰脆李效益好,村民加强冰脆李的管理,修枝、施肥、打药、疏花、疏果、清园等环节都在认真干。”胡云聪笑着说,去年村里还将400亩低价品种“高换”为冰脆李,预计明年投产。

从红军长征时的行路难,到如今飞架峡谷的致富桥,鸡鸣三省大桥正带领赤水河两岸百姓走向更加富裕美好的新生活。

编辑:胡倩

责任编辑:陈翠

编审:韩钰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