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贡融媒记者 王翔鹰 周馨钰

在竹元村,革命先烈卢德铭、李仲权的故居犹如熠熠生辉的红色灯塔,成为传承红色文化的主阵地。卢国钊更是化身为红色故事的生动讲述者,每年不辞辛劳地宣讲卢德铭的革命事迹,自2020年烈士事迹陈列馆开馆以来,讲解场次达1000余场。
走进卢德铭故居和烈士事迹陈列馆,一幅周恩来作为卢德铭入党介绍人场景的油画格外引人注目。卢国钊常常伫立在这幅油画前,向人们深情地讲述卢德铭在黄埔军校入党的那段光辉岁月,字字句句都饱含着对先烈忠诚于党的崇敬之情,仿佛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人们眼前徐徐展开。

卢国钊深知,作为革命先烈的后人,自己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在文化铸魂润村行动中,他始终倾情倾力。“我还想发动家人、村民组建‘红色宣讲队’,开展‘小小红色解说员’培训活动,让红色文化的传播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让更多的人成为红色文化的使者,让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卢国钊目光坚定地对记者说。
竹元村的红色文化建设成效显著,声名远扬,吸引了不少外地党员代表前来学习交流。宜宾翠屏区白花镇万家村的郭太英大姐不禁感慨道:“竹元村的红色文化搞得真是太好了!”中石化西南石油局有限公司的党员代表罗小林也深受触动,他表示卢德铭烈士的事迹和精神犹如一盏明灯,竹元村将红色基因融入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的做法极具借鉴意义,他们也会把这种精神融入到工作中,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改善民生贡献自己的力量。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竹元村将红色文化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村集体经济和商会携手成立了红色文化传播发展有限公司,打造出集休闲垂钓、餐饮服务为一体的“秋竹苑”,探索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餐厅内有机融入红色文化元素,让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在这里就餐,不仅能吃到美味的饭菜,还能了解到革命先烈的故事,很有意义。”一位游客说道。

此外,村里还盘活了闲置资产,将老村委会办公地改造成了制作盐都美食冷吃兔的车间,带动了20多户农户就业,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七八万元的收益。同时,村里引入了彩灯企业,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增收致富渠道。村党支部书记吴平介绍说:“我们通过产业融合发展,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日子越过越红火。”

让村民们点赞的,还有竹元村实行的“积分超市制度”——大家参加志愿服务、打扫院落卫生、参与文化活动等都能攒到积分,可用于兑换生活用品。一位村民微笑着说,这个“超市”让大家都更积极参与到村里的建设中来,“现在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邻里关系也越来越和睦了”。
来到竹元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墙上的“竹九条”格外引人注目。“坚决拥护党决定,诚实本分不违令;外出村民常联系,民主参与不乱来……”这些简洁易懂的村规民约,正引领着竹元村的文明新风尚。

农家书屋是竹元村开展文化铸魂润村行动的重要阵地之一。这里不仅有实用书籍,可供村民学习种植、养殖技术和烹饪技巧,还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村里的“红色书屋阅读日”活动深受村民喜爱;周末和寒暑假时,孩子们则是红色书屋的常客。小源湾红色小院也是重要的文化阵地,这里有《院落公约》和积分细则,村民在这里开院坝会时都爱看一看、算一算,大家的环保意识和文明意识随之不断提升。

当文化的风吹遍“竹元”,村里的鼓乐队、舞蹈队也活跃起来,村民们自编自演,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现在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文化活动让我们的精神世界也更加充实。”年轻村民邓洪川说:“我们都很支持文化铸魂润村行动,作为年轻人,我们更应该积极参与,把红色精神发扬好,把卢德铭精神传承下去,为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化铸魂、产业富民、治理有效”的愿景正在竹元村一步步成为现实。这座英雄辈出的村庄,依然红旗高扬、热血澎湃,干群同心向着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不断迈进。
编辑:余耀
责任编辑:陈继东
编审:韩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