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贡融媒记者 周姝
步入展厅,空气中弥漫着艺术独有的气息。与白盒子式的专业美术馆不同,设在牟文虎母校的展厅,让这场高规格的艺术展,天然带有一种温暖的回望感。记者看到,不少学生驻足于一件《星巢叠变》的作品前,眼神中满是好奇与惊叹。这些作品好似有一种无形的魔力,吸引着学生们去探索其艺术魅力。

牟文虎的创作思想轨迹清晰而又充满魅力。他从坚实的学院写实主义传统出发,并逐步走向跨媒介抽象表达。早期作品展现了对中国传统雕塑造型体系的深刻理解,体现了对雕塑“本体论”的回归与坚守。中后期的创作,尤其是《巢变》《花变》《异变》系列及《星河》系列,则标志着艺术家进入了对材料、空间及哲学观念的探索。

在《巢变》系列作品前,记者驻足良久。这一系列作品巧妙地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转化为自然形态(巢)与人工结构(逻辑)的视觉融合。

《花变》系列则将物象升华为对生命循环的形而上思考。一朵朵看似普通的花,在牟文虎的雕琢下,仿佛拥有了生命,直指中国艺术的“以形写神”。

而《异变》与《星河》系列则将视角投向了未来。在基因、科技、宇宙等宏观议题中,运用新材料的物性,探讨对中国传统宇宙观的当代重构。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主席尚辉在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牟文虎是当代富有探索精神的雕塑艺术家,其作品一方面表达了对生态环境失衡的人文关切,另一方面则表达了物质文明对人类心理带来的某种挤压和变异,从对人的塑造转向对人与社会精神问题的追问与揭示。
“我的作品看似风格几经转变,实则是骨子里那股‘求新思变’的劲头,在不断推动我打磨自己的雕塑语言。这个过程,也正是践行李可染先生‘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的箴言。我以扎实的具象功底‘打进去’,又以探索的勇气从中‘打出来’,这才逐渐从‘具象’走向‘抽象’,并最终迈入如今‘幻象’的阶段。”牟文虎说。

本次展览的另一个学术看点,在于其选址于富顺一中,使得展览本身成为一种具有社会性的艺术实践。它将一个学术讨论从封闭的美术馆空间,延伸至公共美育的第一现场,直观地演示了“高雅艺术如何融入基础教育”,激活了百年学府的美育文脉。该展览将展至11月16日。
编辑:张翠娜
责任编辑:郑皓匀
编审:吴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