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库塔一共有七层”“不对,只有五层,每层代表的意义都不同…… ”。近日,荣县河口镇字库村村委会里,一场关于村名由来的讨论激烈展开。村党支部书记余科良介绍,字库村因字库塔得名,这座曾用于焚烧带文字纸张的建筑,承载着古人“敬惜字纸、惜字祈福”的理念,也让重文崇学的文化基因深植村民心中——即便塔因历史原因被毁,文脉仍代代相传,村子先后走出两名清华学子和全市高考状元。“沙溪润泽几道湾,字库琅琅书声唱......”这首传颂至今的村韵,正是字库村文化底蕴的生动写照。

深厚的文化积淀,不仅孕育了勤学之风,更塑造了字库村人敢想敢干的品格。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他们个个都是能手。凭借敢闯敢拼的劲头,不少村民在外地开创了事业,如驰名西安、荣县的“小竹签”烧烤,其创始人就是字库村人。目前,“小竹签”已成为陕西省知名商标,在西安有430余家店面,年收入超百万元的约150家,其中字库村人经营的占20多家,年收入超千万元的也有10余家。烧烤产业每年为河口镇带回约2亿元的利润,为家乡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外乡亲闯出了一片天地,留村的字库村人同样毫不逊色,把柑橘产业从“小打小闹”做成了“大文章”。但随着规模从几十亩迅速扩展至上千亩,销售压力也曾一度凸显,周边不少地方都放弃了柑橘种植,但字库村人没有退缩,他们积极向上争取支持,一步步建成并完善了冷链物流中心和电商平台,还专门开展电商培训,培育出10多名本土主播。如今,字库村的柑橘不仅不愁卖,还成功出口到俄罗斯、越南等国际市场,年销售额达400万元。
“我们的柑橘如果自己卖不出去,村上准能想办法!” 柑橘种植大户杨林森笑着说。本地直播达人吴雪琴也印证:“直播带货让柑橘销路广多了,旺季时一次就能助农卖两万多件,平时每天也能卖几百件,今年100万元的线上销售目标肯定能完成。”

除了柑橘产业,村集体经济还出资创办了泡菜生产企业,经营得红红火火,也进一步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企业忙起来的时候,能吸纳周边两三百户村民务工,特别是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日收入少则五六十元,多则一两百元,一般都能干上一两个月。”余科良介绍。“像我们这岁数,出远门不现实,在家门口有活干也好,既能挣钱又能顾家。”正在制作泡菜的村民曹方贵欣慰地说。
如今的字库村,既守着“敬惜字纸”的文化根脉,又靠着这份文化滋养出的拼劲、韧劲,把烧烤、柑橘、泡菜等产业做得有声有色,不仅让村子经济活了起来,更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真正实现了“文化铸魂、产业富民”。(李健学/图文)
编辑:胡倩
责任编辑:陈翠
编审:吴山冠
0